编者按:改变命运的,不只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更是那个全力以赴的自己。又到一年高考时,澎湃评论连续第八年邀请评论员、大学生同写高考作文,为千万考生加油、鼓劲。
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70分)
写作者:曹东勃,上海财经大学教授,2001年参加高考,语文109分,考入上海财经大学。写作用时60分钟。
德国思想家霍耐特有一个著名观点:为承认而斗争。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周遭的社会关系中获得承认,是人的自我实现看似不可或缺的一环。生活中,人们也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
弗洛伊德有“本我”“自我”“超我”之说,本我来自欲望本能,自我立足理性算计,超我依靠超越性约束。设若一个教师,我们称其为好老师,是对其所做的第三方评判与认可,所谓“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一个好老师的生成,本身就是三方面协奏的产物。“好为人师”的本能促使其站稳讲台,获得学生的好评进而享受职业快慰,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面对那些对未来和未知之境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充满无限的发展潜能的孩子们。自己的言传身教,甚至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点拨,都有可能点燃他们探险的火花儿,影响他们的人生抉择,常年置身于这样充满生机的情境之中,见证和帮助年轻人成长并获得自我进一步成长的那种职业使命感和精神境界的升华。
“你是一个好老师。”这句话按照中文的语法,是一个主谓宾结构。“好老师”是宾语。庄子说:“名者,实之宾也。”这种名实之辩的讨论,在西方中世纪经院哲学中就是唯名论、唯实论之争。“名者,实之宾”,其实是说实体的存在关系。比如说,“这是一把椅子”,“这”是代词,是具象化的实体;“椅子”是名,是抽象化、一般化的“理念”,是形式因。名是实的宾语,如果在英语语法中,名是实的表语,这种特殊的“主谓宾”结构,其实是一个“主系表”结构。
宾语是被一个上帝视角的说话者点评的。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免俗地要在自己的一生之中无数次被他人评价,但我们每个人在走到宾语的位置之前,首先都因为强烈的生命意志和创造活力而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这种评价、祈求于这种认可,把自己活成别人的宾语。宾语,就带有被动性。主语的宾格化,就存在物化的风险。我就是我,我不是器物,我不是工具,我不是“东西”。
思想家弗洛姆认为,人体验世界有两种方式,一为原生方式,一为再生方式。两种方式走到极致都会出现问题。当你失去了与现实的联系,毫不在意外界的评价与认可,把原生方式发挥到极致,那叫“对得起自己”,以至于只跟自我沟通,别人无从理解,整日自言自语,这叫“精神病人”。当你失去了与自己的联系,为了获得外界的评价与认可而无所不用其极,把再生方式发挥到极致,那叫“为别人而活”,你是别人眼中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好员工,人皆称之曰能,人皆称之曰善,唯独夜深人静独处之时叩问内心,深感遗失了最初的梦想,这叫做“现实主义者”。正常的人性值域,恰在两端之间。
存在先于本质。谁规定的我们就应该或必须活成某种样子呢?每个人的活法,均非他人所能框限。理想状态是名实合一,退而求其次,在名实分离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尤需保全人的主体性,守护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