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2日,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共计20人、5个团队分别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团队奖的殊荣。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成立于2004年,旨在表彰奖励在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学家在本次获奖女性科研者名单中,既有深耕于濒危物种保护,创建首个中国两栖类信息系统的车静;也有致力于早期哺乳动物研究,为哺乳动物群起源分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的毛方园。
置身于不同的科研领域,她们却闪耀着同样的光芒,为中国的科研事业,注入更多的生机活力。
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一批批优秀女性科研工作者,不断奋进,勇攀高峰,一齐唱响科研的新时代赞曲。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随着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落幕,更多优秀的女性科研者被我们熟知,身处不同的科研领域,却有着如一的科研担当,在她们身上,闪耀着坚持不懈、踔厉风发的时代光芒,她们以孳孳汲汲、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谱写下中国科研事业的绚丽华章。
和记官网
4月24日是第8个中国航天日,与航天同行,与祖国齐进,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格物致知、叩问星空苍穹。随着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梦就此拉开序幕。
从古至今,无数前辈先人渴望穷极宇宙,幻想“身游银阙珠宫”,梦想“上九天揽月”,脚踏华夏大地,中国人不断向头顶星空发出叩问探求,面对神秘莫测的宇宙,航天人始终进无止境。“神舟”一飞冲天,“天宫”驻地宇宙,“嫦娥”绕月探测,“祝融”探秘火星……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将独属于中国的标志镌刻在茫茫宇宙,这既是中国探索浩瀚星空六十载的辉煌印证,也是航天精神的接力传承、人类智施的无限延展。格物致知、叩问苍穹。无数中国航天人潜心探秘浩瀚银河,将中国式浪漫藏于宇宙,让银河星空看见中国的伟大成就。
梦启九州,砥砺前行。从“神舟飞天”到“祝融探火”,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拼搏奋进,将梦想烙印于浩瀚宇宙,六十载风雨砥砺,六十载春华秋实,航天人以锲而不舍的信念,敢于创新的锐气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向宇宙星空展现中国的强大。
近日,井从奖学金到助学金井的话题登上热搜榜,一群年轻人将自己的奖学金变助学金,助力贫困山区学生求学梦,传递社会正能量。
来自清华大学的洪昊昀为自己的母校-浙江省镇海中学,捐赠万元奖学金,定向奖励给从四川省金阳县来镇海中学读书的2022级学生。
洪昊昀谈到,受到“燃灯校长”张桂梅的影响,她也十分想为山区的孩子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得知张桂梅校长所创办的云南华坪女子高中不再接受个人捐款后,洪昊昀便联系到自己的母校,“金额虽有限,意义却非凡。”浙大竺可桢学院313寝室的4名同学,累计为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7笔,资助那些来自西部地区、有困难的浙大学生们。
他们约定,在毕业前夕每月捐赠五百,在毕业后每月捐赠八百,并且要将这笔助学金延续至少二十年,帮助到更多贫困学子圆梦求学。
生逢盛世,青年当有作为。来自清华大学的洪昊昀将自己的奖学金变为资助贫困学子的助学金,用自己的荣誉鼓励更多学子奋发上进;浙大313寝室约定捐款母校二十年,帮助更多贫困山区学子圆梦求学。奖学金变助学金,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奏响春天动人的乐曲序章。
2023年高考落下帷幕,汶川大地震的“敬礼娃娃”郎铮考取657分的高分(含少数民族加分)从暗夜中破晓生光的他,终将奔赴更光明辽阔的未来。
十五年前那场灾难,成为“敬礼娃娃”郎铮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即便地震带来的恐惧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郎铮生活中无法驱散的阴影,他依然对未来带着满腔希望与无限向往。十五年前那场灾难,成为“敬礼娃娃”郎铮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但灾难的痛楚没有摧残他顽强的意志,即便地震带来的恐惧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郎铮生活中无法驱散的阴影,他依然对未来带着满腔希望与无限向往。郎铮认真学习,踏实刻苦,在今年高考中,以657的高分,排名四川省前30,迎接他的是更光明的未来。
那些经历过的坎坷曲折,那些过往的心酸痛楚已经成为他通往未来宽阔大道的基石。天高海阔,追梦的少年正奋力奔赴远方。
长路当歌,大道如虹。十五年前天崩地裂的特大地震摧毁了郎铮的美丽家园,却没有摧残他坚韧顽强的意志。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以657的高分,排名四川省前30名;在青春的赛道上,他跑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极生。
在6月20日上午举行的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2023届博士毕业生徐永胜被校长点名表扬,“毕业后他选择赴新疆石河子大学任教,相信在祖国西部的教室和篮球场上,都能看到他和学生一同拼搏的身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徐永胜深藏于心的梦想。
凭借优异的本科成绩,徐永胜保送至天津大学硕博连读,跟随着导师参与各项科研实验,并荣获各类国家级的奖项。毕业后,海外名校以及江苏、陕西等高校都向徐永胜伸出橄榄枝,而他最终却选择将自己未来的科研生活,扎根于新疆石河子大学。
“张老师告诉我,石河子大学虽然在新疆,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会艰苦一些,但石河子非常缺我”在老师的影响下,徐永胜坚们这种工程人才。定了自己前往新疆的决心,“我们这些青年人就是援疆的接棒人。”徐永胜许下青春的誓言.是一位科研人的信念决心,也是祖国未来建设新的起点。
毕业不是终点,科研永远在路上。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徐永胜将以青春之力,助力祖国伟大建设。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简单的一行字却承载着无数有为青年伟大的理想抱负,2023届博士毕业生徐永胜放弃海外高校以及国内其他重点名校的邀约,转身奔赴遥远的西部,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开启他未来的科研生活。铿锵有力的青春誓言飘散在广袤无边的黄土大地这是一代青年的作为担当,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蓬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