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记官网·(中国区)官方网站 > 中学作文 > 初一作文

写作训练营第四期精选琚清:柴静的《看见》让我们看得见

时间:2024-06-29 06:49:32 初一作文 我要投稿

  和记官网我是一个比较较真的人,凡事丁是丁卯是卯,不会变通,以至于别人开玩笑,我就当真,所以,写文章不会掺一点假,从小学到现在故有“真情实感”的代名词,继而做事、做人也实在,这不就连看书也喜欢散文累、纪实、报告文学之类的,诸如《朱自清散文》、冯骥才的《无路可逃》《凌汛》、柴静的《看见》……感觉这才真正能了解社会、理解人性,因为真实。

  《看见》是柴静采访的社会中感人的故事,以及存在问题而写的纪实文章,它是作者心中有着强烈生命印象的人,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陈虻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2003年3月新疆6.8级地震,她去实地采访,用眼睛、用皮肤感觉新闻,去拍帐篷小学升旗;去看望房子塌了,在零下十几度只有潮湿被子的姐妹俩;看见小哥哥在一个积雨水的坑里,装了半桶上面漂着败叶的水,用石头架着铝壶烧,她却在刚才向全国人民说他们已经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了。心中戚然。

  2003年4月,“非典型肺炎”到了白热化阶段,“探寻事实真相”成为栏目口号,她们穿着隔离服近距离问询病床上的老人、小伙子……疫情公布一天一次,疑似病人越来越多,医生护士飞奔跑向救护车,一个男医生泪流满面:政府去哪儿了呀?怎么没人管我们了呀?感染者要比上报的多,医生护士居然没有一个穿隔离服,问他们怎么防护?说“靠精神防护”,5月27日急诊科护士王晶去世,留下了叠了一整瓶子幸运星的女儿。

  当从头到脚盖着白布的病人从她身边推过的时候,还有媒体的信息是“市民可以不用戴口罩上街”,“我为我是进非典病房的记者”而羞愧。

  走进学生心里,采访无视生命的存在原因,了解了麻木的家庭教育,以及家庭背后的茫然,折射了教育存在的巨大漏洞。

  吸毒、家暴、污染、收费不合理、两会实质性问题、戒毒所贩卖戒赌人员、贪污腐化、人性冷漠、内心畸形……等等社会问题,为我们呈现了新闻联播之外的真实的事件以及人性的茫然,不仅有高尚,也有阴暗。在想,将事实公布于天下,将人性袒露于世间,也未尝不是好事,这样可以坦诚面对,寻求解决办法,以求别人谅解,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社会需要正能量,无可厚非,可是一味地歌功颂德,就有了虚假的嫌疑,因为是人做事总有不尽如人意的,为什么就允许好不允许坏的呢?

  《看见》这本书的真实是最值得敬佩的,它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视角把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示出来,让我们明白实际情况,洞察人心、人性,让我们学会了有问题才会想办法解决,而欺瞒只能让问题恶化。这需要一个记者的良知,现在想起来,前几年上海的爆炸案,法人却是一个没有权利的小工人,舆论纷纷扬扬等待结果,最后却不了了之,人们在时间的拖延里慢慢淡化,也许死伤无数的无辜的人们也许在赔偿款的充足里,渐渐安抚下来,可是社会的隐患永远存在,不解决不代表没问题,所以社会需要真相,需要正义,那么就得把险恶打下去,靠谁?敢说真话的人。

  柴静站出来了,敢于在事实面前剖析别人,正视自己,试问,有多少这样的人?我们大多明哲保身。

  喜欢她的语言,直白毫不留情,不绕弯,字里行间流露了领导的栽培,凸显了老一辈以及新一代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精神境界,一部优秀的职业道德标杆的作品,让我们久久回味,既有对真相的了解,也有对出现问题的理解,因为真实,值得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