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防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九三学社在行动九三学社在行动/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 九三人在行动之十七
这个冬天,疫情突起。抗击疫情的“集结号”骤响,万千社员闻令而动,奔赴战场。他们的事迹让我们动容,他们的言语给我们温暖。我们摘编了10位奋战在防控一线社员的日记,让我们一起,通过他们在紧张工作间隙,记录下的只言片语,感受一线的战火硝烟,感恩他们的牺牲奉献。
1月29日,我利用晚餐时间抓紧对新到岗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我坚信,知识可以规范行为,增强信心。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专业知识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少吃一顿饭的收获是大大的。
1月30日一早,到临床工作出现压力,我立即和治疗组3名专家研究制订新冠肺炎分层管理方案,按危险因素圈出重点关注病人。之后,我进入红区带领一线医护人员迅速按照上述新方案开展工作,排查出12名病人,进行集中重点管理。这一新方案的实施使医疗队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救治效果得到了大大提高。同时,我不忘指导红区护士展开环境清洁、消毒,规范操作中感控措施落实。
上午10点,我刚刚结束夜班交接,回到住所。这是我来到武汉的第6天,也是我在协和江北医院重症ICU值的第一个夜班,从凌晨一直忙碌到现在,少有停歇。
经过培训,我们于27日进入这场战役的最前线。辽宁省医疗队一共分为6组,我被分配到唯一的重症组,负责接管协和江北医院重症ICU。进入病房之前我们要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口罩、手套、鞋套等防护设备,这一整套穿好得十几分钟。这里的防护物资比较紧张,所以我值班之前两三个小时开始就不喝水进食了,尽量保证一套衣服可以穿到值班结束,减少防护资源的消耗,而由于室内温度比较高,工作强度也比较大,护目镜常常因为汗水浸湿而看不清楚。
这里的工作虽然忙碌又辛苦,但有一群战友互相鼓励、并肩战斗也就不觉得难了。我们会继续埋头苦干,也会保护好自己,为打胜这场战斗奉献自己的力量。
敖翔,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检验科门急诊组长。
科室管理群发出通知,赴武汉医疗救援小组需一名检验人员随行,我毫不犹豫地报名要求驰援武汉。尽管家里有各种困难,家人依然非常支持。十岁的女儿在第一时间得知我报名的消息后,从远在千里外的家乡打来电话,哽咽着说:“妈妈,你真勇敢。今天除夕,你上班,我也不睡。妈妈,我陪你。”
苗群,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检验科门急诊组长。
我参与了发热门诊的12小时值班,从8:00穿戴完所有的防护用品踏入发热门诊起,就一刻不停地忙碌工作。因为防护物资紧缺、穿脱耗材,整个班次里忍着不喝水就怕上厕所直到20:00接班人员上岗。当我脱掉护目镜、帽子、口罩、防护服,看到镜子里自己脸上深深的压痕深呼吸,外面的空气凛冽清新。
发热门诊的12小时内,接触了数名来自武汉的病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对母女,两人均有发热症状,没有陪伴人员。小女孩才1岁多,不停啼哭,母亲也因为舟车劳顿再加上对疾病的恐惧,极其烦躁。在对母女采样时,我放慢语气轻声安慰,完成采样后,和她们稍微聊了下家常,可以很明显地感觉母亲的情绪得到了缓解,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整个夜班下来,诊治了不少的发热病人,最主要是在这些发热病人中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鉴别出来。我仔细认真询问病史并仔细检查。其中有一位年轻女性患者,1月13日至15日去过武汉,26日测体温升高至37.4度,被120送到发热门诊,给她抽血化验,结果还可以,但是我不敢轻视,还是让她做了胸片,结果胸片提示右下肺有炎症。通知了医院医务科、感染科,沟通下来,觉得该病人需要医学观察。作为医生,负责看好每一位病人,不能遗漏任何一位可疑患者是职责,也是目前我在发热门诊最重要的工作。
疫情仍和记app官网在继续,我们的工作也必须继续加强,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平凡的一线战士。相信在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疫情一定会得到有效遏制,我们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每天工作结束后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刹那,感觉如释重负。面部、鼻子、耳朵都被口罩压出了深深的压痕,有些部位甚至出现了红肿,感觉都快出压疮了。浑身的衣服已被汗水全部打湿。之后按照要求开始做个人卫生。在打开水龙头,那40的温水触碰到皮肤的一刻,钻心的疼痛让眼泪不自主流下来。并不是我不够坚强,人类的本能反应是难以控制的。多次消毒液的清洗使我的双手已经从干燥,变得发红,皮肤随时都有破溃的可能,极大增加了被感染风险。如果说出发前我的心情还是轻松的,困难只是自己预想的,那到了这里感受到的工作忙碌和艰辛才是真正让我动容的。
工作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战场,但是我相信没有一个医务工作者会后退。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九三学社社员、一个满怀赤子之心的华夏儿女,出征之前的誓言犹在耳边,以行动践誓言,以医者仁心担使命。尽管岁月不再静好,但祖国和人民请放心,定不辱使命,勇往直前,无惧无畏,相信逆行路上的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还山河以安康。最后遥祝家乡的亲人朋友们保重身体勿念勿挂,我在这一切安好。
今天是到达武汉的第4天,接管武汉第五医院呼吸内科。凌晨,小组集合,大家全副武装上岗接班。一脚踏进病房,满满的病患,一眼望去,全是危重病人,大部分是确诊和疑似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小组队员各司其职忙碌起来,其中一个危重患者基础疾病多,情况非常不好,经过一个多小时全力救治,大家已经精疲力尽,隔着防护服汗流浃背,但还是没能留住他,我们心情都很沉重。愿天堂没有痛苦。
额头上的护目镜压着额头,时间一长脑子发晕,厚厚的防护服压着有点喘不过气来。下班后经过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谨慎的层层脱下防护用品,耳朵、鼻子用酒精消毒,口腔、眼睛用盐水冲洗,全身淋浴30分钟,感觉有些虚脱。我们坚定信心,等待着新的一天工作来临
今天是我们湖南第一批医疗队抵达黄冈的第7天。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我们株洲市中心医院6名医生组成的医疗小组负责了11位患者,包括几位重症患者。我们大年初一晚上到达黄冈,第二天一早的心情最为紧张,当时从酒店看出去,街上没有人也没有车,感觉形势相当严峻。但所有的紧张和担心,等到进了医院真正接触患者的时候,其实都没空去想了,只想着怎么帮助他们尽快恢复。
这些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黄冈市民发自心底的谢意,不管是患者,还是酒店工作人员、车队司机,都不断向我们表达感激。我们也很感谢这些志愿者,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后勤保障。
刘若阳,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
1月23日下午,四川省卫健委发出了支援武汉号令。一听到消息,我即刻请战,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告知家人我的决定,爸爸在微信里告诉我:既然选择学医十余载,就要时刻做好出战准备,这是医生职责所在,使命所然。
1月26日下午,经过前期专业培训,我们正式进驻武汉红十字会医院,这里比邻疫情发源地华南海鲜市场,武汉第一批冠状病毒患者就在此收治,也是武汉第一批疑似、确诊冠状病毒患者收治的定点医院。每一次进入病房前,我们都要戴上双层外科手套,并反复检查隔离衣是否穿戴正确,排除每一个暴露点,最后再戴上一层检查手套。我们都知道,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是保证自身和战友的安全。
进入病房,我开始积极投入诊疗工作,用平常心对待每一个患者,安抚他们的情绪,和同事商讨患者病情,积极处理患者突发情况,收治新的病患。每一次听到患者对我说:“看到你们,就看到了希望,终于盼到你们来了”的时候,我都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特别是有一位患者知道我是成都过来的,对我讲了这样一句四川话:“成都的火锅巴适得板,它娃怕火,你们的到来,相信很快就能制服它!”沉重的气氛一下就消失了,引得病房里的人哈哈大笑。在这里,武汉人民的每一句感恩与祝福,都给我疲惫的身体注入了强大的能量。
脱下一层一层的防护服,扔掉一层一层的手套,结束早班的工作,下午终于回到酒店,看着已经皱得不成样子的双手,我的心里有疲惫,更多的却是对前路的希望,坚信我的辛苦是值得的,疫情一定可以战胜。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我们都可以脱去口罩,相互拥抱。
早上,一阵急促电话铃骤然响起。酒泉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报告,刚刚收治两名发热待查病例,不排除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做好电线位同事火速奔赴现场。
进入病房,眼前是一个6岁男孩,也许是被我们穿着吓着了,他一看到我们就哇哇大哭,孩子母亲在一旁默默抹着眼泪。看到母子二人,我的鼻子一阵发酸,因为我也是一位母亲,此时此刻能够体会到另一位母亲的揪心。强忍着泪花,我轻轻走上前去,若无其事地解释为什么穿成“外星人”的样子,慢慢安慰着他们,鼓励他们别害怕,我们与他们一起抵抗疾病。母子情绪逐渐平复下来。我们开始有条不紊地消杀、流调和采样。不一会儿功夫,护目镜里呵出了热气,几乎看不清手中的流调表,但还是顺利地完成整个流调流程。
两小时后,我们又更换了一次防护装备,对第二个疑似病例进行流调。一直到下午2点钟,整个流调采样工作全部结束。脱下防护服,浑身都是汗水和刺鼻的消毒液味道,头发像刚刚洗过的一样。等不及全身汗水干透,我们又赶往疾控中心送样品。
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与我们一样,正废寝忘食奋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前沿。我为自己是一名疾控人而骄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必须冲在最前面。
这些可敬的典型之外,还有更多九三学社社员们在医院、在医疗卫生管理等岗位上默默奉献,也有不少社员为更好阻击这场疫情积极建言献策欢迎继续分享给我们,也把最由衷的祝福送给他们。向他们致敬!愿他们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