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至20日,由新家庭教育研究院主办的“新教育班主任‘家校共育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河北邢台新教育第一实验小学举行,我区部分学校教师参与了此次培训。
新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常务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东强、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蓝玫、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吴重涵等专家领导参加会议并作精彩讲演。
千里迢迢的路程也挡不住我们去观摩学习新教育的热情。12月18日,我们大丰的一行5人,在王主任的带领下前往河北邢台,参加新教育班主任“家校共育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一天半的时间,但是我们收获颇丰。从段云飞校长的《和雅课堂》、吕萍萍老师的《家教合作的作用》、还有吴重涵博士的讲座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让我对家校合作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学校是一所城关镇学校,学校里有一大半孩子是来自乡镇和农村,只有一小半孩子是城市小区里的。大多数孩子都是寄宿在校外食宿点,小部分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只有很少一部分孩子晚上回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们的家校合作,多数都很难落到实处。根据这种现状,结合本次的学习,我有了如下一些的想法:
以往我们经常用说和写的形式让孩子来表达对父母的感谢,知道父母对我们有着养育之恩,应当学习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来没有想过让家长对孩子说些什么。虽然家长的爱一直存在,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体会到的。如果我们换个方式,让父母和孩子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关心和感谢。在这样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对孩子的教育可能会更好,更容易让孩子明德懂礼。
亲子共读是亲子活动当中的一个,本意就是父母陪同孩子一起读书,拉近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找到共同的语言,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可我们的家长能有几个有时间或愿意陪孩子一起来读这些课外书呢?如果经常能把父母或爷爷奶奶请到学校里来,组织一些亲子运动会或亲子联欢活动,将亲子共读或阅读答题穿插在这些活动当中,既拉近了亲子关系又提高了亲子共读的效果。
这里所说的家长进课堂不是请家长进课堂听老师上课看孩子的表现,而是请家长走上讲台给孩子们上课。我们的家长有在农村搞种植养殖的农民,有医院的医生,有警察等各行各业的人。如果,我们能请父母走进课堂来给孩子上课,就开发了农业、养殖、安全、卫生等各种课程资源。请医生讲卫生知识,请警察讲安全和交通法规,请农民讲庄稼的生长过程,给孩子们普及课本以外的各方面知识。虽然他们不是教师,可在某些方面的确比老师讲得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和谐的大教育环境,多好啊!
我们的家长大多是80后90后,思想比较前卫,只要自己快乐,其他的都无所谓,所以现在家长离异的情况特别严重。在这种家庭里的孩子肯定不会得到正常家庭孩子的幸福。所以我们呼吁家长共同努力,创建和雅家庭,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和成长的环境。①在家庭中,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孩子。要多沟通,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家庭氛围。②父母要做好榜样作用。例如孝敬爷爷奶奶,多做有意义的事,遵守交通不闯红灯,家长在孩子面前尽量不要玩手机。身教大于言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相应家长的行为一定能引导孩子养成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为今后的人生道路铺垫基石。
家庭是塑造孩子人格健康的第一环境,如果说学校教育是阳光,那么家庭教育就是肥沃的土壤。家校合作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教育孩子责任重大,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让我们家校共育,形成合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适应未来,都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新教育,是智慧爱,与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始于家庭。作为一名班主任,不禁自问:“我们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智慧爱究竟在哪里?是率先的垂范、适时的鼓励,抑或是真诚的交流、细心的督促?带着思考我们一行人踏上了邢台之旅。
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拨开了问题的迷雾。真实的教育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家庭,与家长友好的合作,积极主动建议家长成为学校、老师、孩子最密切的伙伴。家长对孩子的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与孩子一起成长。“家校共育能力提升”是本次活动的主题,从儿童问题的家庭根源及给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带来的挑战,到以“问题学”为脉络的儿童教育利弊及带给班主任的启示,最后到以共读指导父母汲取家教智慧引领父母成长的方法和路径,我找到了智慧爱在哪里的答案。
智慧的爱在新教育人的灵魂中,正如《麦田的守望者》中所说: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对于我们的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当我看到朱永新教授指出新教育之路的时候,我深信自己是一名新教育的追随者。
智慧爱在新教育人的引领中,大爱无声,从种种教育问题的思考,到苦苦理性的分析,再到坚定不移的践行。当看到“家长委员会——架起连心桥、父母进课堂——爱在行走间、新父母课堂——迈向新时代、和雅家长节——育人无痕中”,这些来自新教育人专业的引领让我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实现了一位父母就是一门课程的良好愿景,找到了一条家校共育的崭新路径,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融合起来,为学生成长创设了和谐的大教育环境。
智慧的爱在新教育人的呼吸中,新教育人是用生命在做教育,在平常与琐碎中享受幸福与完整,目标是真正实现朱永新老师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当新教育人的成长之路在我们面前一一展开时,我庆幸遇到了最完美的引路人——新教育。
甫行政推动,后内化日常。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我们父母的教育。学校、家庭和社区不是一个个教育的“孤岛”,而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环岛。成长,不仅是孩子的事情,更是我们学校、老师、家长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提升家校共育能力,建设新型教育共同体,再次扬帆起航开启自己的新教育之旅。
2019年10月19日至20日,我有幸参加了河北邢台举办的新教育班主任“家校共育能力提升培训班”,深知这次培训机会非常难得,我用心聆听,仔细观察,细细品味,感觉颇有收获。
大学时就听过新教育这个名字,但当时了解的并不多,真正接触还是在工作后。从周围教师同仁和教学实践中,我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到了新教育,知道了新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更是触发了我的教育激情,引领我教育行动的方向。这次为期两天的培训学习,更是丰富了我对家校合作共育理念的知识。
整个培训在一段激昂的朗诵视频中开始,这段朗诵让人热血沸腾,接下来的四位嘉宾致辞和新教育试验区揭牌仪式过后,张楠老师现场带着我们一起朗诵朱永新先生的《追梦人》,让我不自觉的相信,在新教育的路上,行动就会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赵玺亮、段云飞等几位老师的区域经验分享,也让我收获良多,也让我坚信家校合作,共育学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在留守儿童颇多的农村地区,老师们的经验分享不一定可行,但我们也一定会在摸索中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途径。
在下午的交流讨论中,同行的王老师也提到了我们农村小学的现状,就是留守儿童较多,爷爷奶奶不懂教育,在家校共育这一块难以施行。然后,她就着自己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也说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最重要就是与家长沟通。另外,其他同组老师也就自己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邢台的一位韦校长总结了一些话,让我颇有感触,家校共育首先要了解家长的知识素质水平,然后与家长建立正面沟通,在交流中帮助家长提高素质,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家校共育工作。
杜威说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分离是教育中最大的浪费。老师传授给孩子的是知识和技能,家长对孩子是生活习惯的引领,只有家校合作,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才能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家校合作,同心同德,我们做儒雅的教师,引导家长成为和雅家长,才能共同打造出文雅的学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邢台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做的还有很多不足,有时与家长沟通时,也会带着一些不好的情绪。但现在想想,教师埋怨家长,反过来,家长是否也在埋怨老师呢?换个思路,多在家长面前表扬孩子,少向家长告状,家校之间多一些正面的沟通,让家长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也让孩子知道家长的关心,家校携手,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也让我们教师收获教育的幸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需要合力,家校合作有利于实现教育的最大化,更能让家庭教育更加有效,进一步促进教育功能的发挥,让孩子学习的更快乐。走在新教育的路上,进行家校共育,教师、家长和孩子,我们共同成长。
“暖阳,寒风,层林尽染,夜来得很早,是这座城留给我的记忆;开放,灵动,人文关怀,心灵觉醒,是这里的教育留给我的记忆;睿智,幽默,诗意,用生命做教育,是这里的新教育推行者们留给我的记忆。”为期两天的邢台之行,带走了关于新教育班主任“家校共育”的知识和理念。多年后,我又会如何回忆这次邢台之行?那就从当下开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段文字,是此次邢台之行学习中我即兴写下的几句随笔。我想,新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当你走进它,认识它,聆听它,了解它之后,你的内心会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心灵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觉醒,并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激发自己的生命状态,唤醒自己的生命意识,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认同感。
19号上午我们从“新教育”晨诵开启学习的一天,聆听了邢台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家校共育项目负责人赵玺亮分享的区域经验,学习了河南滑县产业聚集区新城小学校长段云非的案例分享,江西省教育科学院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吴重涵教授的专家讲座。下午分组团建,集体研讨,交流体会,提出问题,案例分享,专家点评。
20号上午,依旧新教育晨诵,接下来学习了内蒙古宁城县天义小学副书记李秀云的专题讲座《榜样的力量》,最后聆听了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蓝玫的专题讲座。收获满满,充实极了!
为期两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意犹未尽之余,更多的是自己对“家校共育”这一块的理解和思考。“家校共育”,顾名思义,学校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家庭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替代不了的”,俗话说的好“三岁定八十”,三岁前我们都是在家庭中度过,所以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学校。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原生态家庭给孩子的一生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所以家校共育,势必进行!
在培训第二天下午的交流发言中,我提到了我们现在农村小学所面临的现状,父母在外打工,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只管吃饱穿暖,教育学习这一块是我们学校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上午专家讲座中所谈到的,各项亲子嘉年华、亲子共读、树立典型、榜样的力量等等对于我们农村孩子而言,是否可行,是否能行?我们要找到适合我们自己“家校共育”的一个最佳途径!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没有哪个家长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在学校里不管是成绩还是表现是好的!很多时候,不是不管,而是不知道如何去管,和记平台没有方法,所以在“家校共育”这一块我们要给家长们树立信心,找准定位,知道该如何去做,去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榜样的力量,利用微信电话,及时沟通,好的及时表扬和宣扬,让家长和孩子们在家庭教育这一块,享受收获带来的喜悦,找准自己的位置,更好的配合!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使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培养高素质的栋梁之才!
两天的学习里,新教育推行者们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身上的那股对教育的激情,他们是真正的用心,用生命在做教育的人。但他们的成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牺牲和痛苦为代价,而是用新教育帮助自己发现教育的真谛,工作的意义,为师的尊严,在平常与琐碎中享受幸福与完整,在充满劳绩的教育园地中诗意的栖居,真正实现朱永新老师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自己的教育之路还很长,且行且悟!我们都要努力奔跑,因为我们都是追梦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