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记官网·(中国区)官方网站 > 中学作文 > 初一作文

作文题堪比“申论”、开卷考找不到答案……北京这些期末试卷火出圈

时间:2024-08-24 23:31:46 初一作文 我要投稿

  和记ag开卷考是不是比闭卷更简单?当成都的孩子们正在奋战期末的时候,北京的老母亲们已经给出答案了:

  2023年9月,北京市教委发布新中考政策:语文、数学、外语、物理、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这6门成绩计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等,艺术、信息科技、劳动、综合实践活动4门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简单来说,就是14个科目里,只有6个科目计分,6个科目之一的“道德与法治”,还是开卷考。

  有了新中考政策的引导,不仅北京部分初中生的考试形式和考试题目发生了变化,就连小学的期末考试题目也“不简单”。有小学家长表示,部分语文作文试题堪比“申论”。

  抛开具体的题型和难度,这其中传递的命题倾向,才是最值得家长注意的。换句话说,读“死书”注定越来越没有空间,比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理解和运用知识。

  翻书可以吗?当然可以。据北京考试报报道,1月16日,在北京市钱学森中学初二年级考试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现场,考生们允许带三本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下册,教科书上还允许书写笔记。

  但问题在于,即便能翻书,很多考生也坦言翻不到答案,“题目不仅考察书本上的那些知识点,对学科综合素养能力的考察也比以前要求更高”。

  对此次考试,据北京某道德与法治老师分析,一是选择题的数量变少了,由15道变为10道,二是非选择题对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考察要求提高。

  例如杭州亚运会志愿者“小青荷”、丰台地标等题目,更加考察学生的思维广度,该老师还表示,“总的来说,新中考改革带来的考试形式变化从理论上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重心,将主要放在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上。”

  在新中考政策的引导下,还有家长反馈,北京今年小学的期末考试题目也“不简单”。

  在西城区,有家长表示,今年小学期末考语文作文题比较难,部分堪比“申论”,如果孩子理不清逻辑,答起来就很容易跑题。

  海淀区的家长也谈到,此次语文试卷引入了最新时事,比如亚运会、一带一路等国家大事,题材不仅广泛,而且很新颖,如果平时不关心时事则很难作答。

  在丰台区这次五年级的期末语文卷子里,阅读理解这部分“重头戏”,还出现了四川元素——三星堆博物馆。

  这部分总共8个题目,除了常规的理解字词、梳理要点等常规题目,甚至还让考生为小丽忙碌的妈妈选推荐语。

  不仅有四川的三星堆博物馆,丰台区的语文试卷还出现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元素,同时涵盖人文、科学、艺术、心理健康、历史、民俗等多个领域,并结合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年龄、认知水平以及学科知识。

  不少家长也读懂了背后的命题倾向,“比起盲目拼刷题,认识真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太重要了”。

  近年来,中高考改革的命题风向显示,考试已经更加注重“情境化”,特别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辨能力,还更强调考查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的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全国甲卷写作试题——“人·技术·时间”,则需要考生结合个人体验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分析、归纳、反思相关现象,凝练成自己的观点,再寻找并使用恰当的证据支撑观点。

  再比如,在2023年成都中考语文A卷基础知识部分中,浣花溪、四川博物馆等成都元素接连率先出现,现代文阅读里还有成都人十分熟悉的文化地标——华西坝。

  在中考化学试卷中,出现了“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这一成都城市名片,还提到了成都大运会场馆地下车库,并以“成都有丰富的钙芒硝矿”为题;在中考数学试卷中,则提到“成都已构建起‘青山绿道蓝网’生态格局”,并以成都市今年三月份某五天的空气质量指数为题;在中考英语试卷中,“成都二环路种植鲜花”成为了试卷中的一道选择题。

  2021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

  如今,这种趋势已经延伸至小学阶段——强调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期末考试卷,以及学校推行的“乐考”活动,都旨在进一步减少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更聚焦于知识的整合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