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文学起源的讨论,是近两年业界和学界的热门话题。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始终与辨析其属性和特质关联在一起。与传统文学相比,哪些特性是网络文学所独有的?互联网存在多种文学形式,但按照现今约定俗成的理解,这些形式并没有全部纳入网络文学的范畴中。因此我们所讨论的起源,是指网络文学中的哪些体裁和类别?这其中具有历史化特征的审美特质,又如何影响和显现在当下的创作中?这些问题既关涉文学史的建构,也关系到网络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尽管形式多样,但仍然可以对应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传统文学体裁上来,只是其中既有原创作品,也有已经出版或以口传为形式的文学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形式。而“网络文学”这个概念所指的范围,通常是“在网上生成和阅读的长篇小说”(李敬泽语)。究其原因,是与传统文学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新文学相比,为适应网络创作和传播方式,网络长篇小说在审美特质、文体面貌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发生的改变最大,最能体现文学在网络时代的创新性变化。而反观诗歌、散文等,其文体形态和功能受到网络媒介的影响并不明显。
因此,关于网络文学自身的历史叙事,应把网络长篇小说作为主要研究和论说对象。确定了这个范围,我们便可以探知网络文学的特性:在媒介层面,以互联网为创作、传播、阅读和评价空间;在作者层面,具有低门槛、大众化倾向;在读者层面,群体庞大且呈现“粉丝化”特征,围绕作品形成了独特的交流圈层;在创作机制层面,表现出读者与作者“合谋创作”的强交互性,读者趣味和意见对创作影响较大;在文体形态上,主要以类型小说为主,具有互文性和超文本特征,与游戏、影视、动漫等存在相互转化和跨媒介传播的便利;在内容和主题表达方面,遵从大众文艺原理,既抒写人在网络时代的生活经验,也通过幻想故事提供虚拟生存体验,部分作品具有突出的亚文化特征;在社会功能层面,主要供读者消闲娱乐,其连载上线的形式,使得阅读更加日常化、生活化等。
但是,这些特性并非同时出现,而是伴随技术进步和迭代不断生长出来的。回溯文学“上网”历程,在媒介的不同发展阶段,产生了网络文学的不同特点,很难说从哪一个固定节点开始,网络文学就“完全”生成了,其特质是逐渐累加出现的。在《中国网络文学编年史》等资料中可见,互联网上的文学创作和传播,经历了从国外到国内的发展过程,这与互联网技术的传播路径是一致的。基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又逐渐形成论坛和专业化文学网站两种网络文学生产传播的基本模式。
在网络文学早期发展过程中,有三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对其后的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1996年《台北爱情故事》、1997年《风姿物语》和1998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它们除了集中体现网络文学的上述特质,更在表现手法和主题取向上拓展了新的方向。《台北爱情故事》以书写年轻人的情感为主题;《风姿物语》把电子游戏的叙事方式应用于小说,本质上反映了人类在电子世界里的虚拟生活体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则“率先捕捉到了只有在网络时代才会出现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模式,携带着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体验,同时又以独属于网络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至此,网络文学从形式到内容、从过程到作品、从生产机制到行业生态,完成了其早期发展历程。
从台式机到便携式终端,从有线网到无线网,从低速率到高速率传播,从专业技能到普及后的成熟应用……每一次递进,都会让技术平台拓展出新的功能,从而给网络文学带来新的特质。直到今天,这种变化仍在发生,这也意味着网络文学仍未定型——是否存在“定型”可能也是个疑问。
例如,伴随人机交互技术的进步,当下网络文学的社交功能已超出文学史上的任何时期,它除了提供可供读者阅读的文学作品外,还是读者(粉丝)和创作者情感交流的纽带和空间。围绕某类作品及其创作者所形成的趣缘社区和文化圈层,对互联网文化具有重要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到网络文学的创作。这一变化主要是在青年群体的热情参与下发生的。目前,“95后”“00后”已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主力军。阅文集团2022年新增注册作家中,“00后”占比达六成。这既是网络文学的活力所在,同时也加重了它的亚文化特征。
再如社会功能层面,过去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网络文学的娱乐性上,认为它就是供大众茶余饭后消闲之用。其实,文学并不因为阅读时间和状态的不同,就丧失对价值的传递作用。因此我们所关注的,首先应该是它写了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而不是该在书房里还是在地铁上读的问题。近年来,社会对网络文学的价值认知和情感期待发生变化,认为网络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征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使命。一个突出表现是现实题材作品的增加。进入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中国社会和充满活力的现实生活成为网络作家直面的书写对象,诞生了《浩荡》《大国重工》《北斗星辰》《重卡雄风》等一批讲述中国故事,建构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精品佳作。主流化、精品化水平的提升,是网络文学适应时代需求和网络媒介环境变化所采取的主动纠偏和自我改革,是网络文学价值功能的深层次变革。
回顾网络文学发展史,其出现既有传播和存在形式上的全然创新,更显现出对信息时代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反映与把握,其中的经验也为未来发展标识出了清晰路径。很显然,网络文学的未来不是成为传统的精英文学,而是在适应数字媒介网络传播形式的同时,捍卫文学抒写心灵、为时代精神和大众情感赋形的理想,从而才有可能全面创新文学传统。(桫椤)和记app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