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记官网·(中国区)官方网站 > 随笔作文 > 亲情作文

为什么学霸做一道题的效果 相当于别人做十道题?清华教授道出真相

时间:2024-08-27 08:11:33 亲情作文 我要投稿

  蓝橡树专栏作者:立正妈妈 ,国家人社部 高级儿童情商指导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 儿童阅读推广人。

  “今天你拼命‘鸡娃’,你怎么能确定20年后,这些知识还很重要?” 在2021年的一次演讲中,Christie向中国家长抛出了这个问题。

  Christie长期致力于研究人类智能的起源,是享誉世界的类比推理领域专家。从2018年起,她创建的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儿童认知研究中心,就通过开展一系列实验,探索儿童的玩耍机制,力图从科学角度解密,孩子是怎样在玩耍中学习的。

  “人类小孩的类比识别能力,可比人工智能厉害多了。”当全世界都在推崇人工智能如何强大时,Christie却发现了孩子的“超能力”远超电脑。

  她举例子,孩子只需要见过几个球型的玩具,就能识别出哪些属于球类,哪些不属于。只需要小数据,孩子就能进行类比推理。

  但是,人工智能吹嘘得最厉害的“人脸识别”技术,却仍需要通过几亿张脸的学习,才能认出一张人脸。人工智能依赖于大数据的学习,只有数据足够多,才足够精确。

  曾经就有这样一个啼笑皆非的新闻,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球进了,但是比分是0:0。为什么?因为负责计分的人工智能把光头裁判的头识别为了足球,而我们的孩子永远不会出这样的错误。

  再比如,孩子八九个月时,你教他挥手说“拜拜”,一般教几遍,他就会知道挥挥手是告别的意思。一岁多,你教他说“谢谢”,示范几遍,他就能习得什么情况下需要说“谢谢”,什么情况下要说“不客气”,附带还有一个笑眯眯的表情,让人情不自禁跟着也乐起来。

  但哪怕到今天,阿尔法狗已经可以战胜人类围棋世界冠军了,它依旧学不会何时要说“谢谢”。尽管我们可以通过编程让机器说“谢谢”,但它本身并无法区分什么情况下需要表示感谢。因为这个规则指令不明确,所以无法根据场景和情感做出精确表示。

  这种根据两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间的对比,从某一事物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事物的相应特征存在的思维活动,就叫类比思维。

  当你学会了类比思维,就能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到结构性相似,解决复杂问题。

  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并非他们做题比别人多,而是他们在做一道题时,通过思考、分析、比较、归纳,将新内容与自己已经熟悉的旧知识进行类比,使得新知识更易于接受、理解、掌握。当下次再遇到类似题目时,就能迅速使用类比思维,进行关联和分析。

  Christie的研究发现,孩子比人工智能聪明,是因为小孩具有更强的类比思维。

  儿童心理学家帕赛克(Kathy Hirsh-Pasek) 在《爱因斯坦不用识字卡:孩子究竟怎样学习以及为什么》一书中表示——

  “孩子有种魔力,能够把平凡场所中不为人注意的角落变成兴趣盎然的游戏场。”

  但Christie在观察自己四岁大的儿子玩“沙坑”时的表现,就发现,无论是运用想象力搭建城堡,使用工具协助堆沙坑,还是主动邀请、组织其他孩子共建,甚至是面对陌生小伙伴的质疑“我为什么要帮你”时,儿子回答的“我们一起堆,就可以建造一个更大的城堡啊!”

  劝说、互动、组织、领导力,还有抗挫力、社交力,其实都包含在这个简单的沙坑游戏中。每一项能力的习得,又会通过关联思考,运用到其他的问题处理中。

  所以,别小瞧孩子瞎玩的每一天,其实都蕴藏着综合能力的步步提升。这远比背了多少首古诗,会不会算100以内加减法,更为重要。毕竟这些能力,放到四十岁,依旧与个人能力的强弱息息相关。

  众多的教育学研究都显示,在学龄前就掌握了诸多通用技能的学生,比那些追求某些特定技能的学生,在学业中表现更好。

  而通用技能,其实更像“软技能”,比如时间管理,和他人合作,对事物重要性、优先次序的判断等抽象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彼得·格雷在最近出版的书《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里,援引大量研究指出:

  “孩子们保持心理健康、适应未来种种压力的那些基本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社交能力,抗压能力,创造力……很大程度上,

  让孩子参加足球训练班,是不是玩耍?许多家长认为,就是一群孩子踢踢球,不就是去玩儿吗?但那是在教练指导和安排下的互动,少了许多主观能动性。

  相比起来,男孩在小区里招呼小伙伴,一起踢野球撒欢,或许没有人当裁判,没有那么多规则,但他们之间的组织、互动、协调、处理冲突,乃至情绪调节等能力,得到的锻炼截然不同。

  2017年,专家们做了一项研究,让幼儿园的孩子选择跟“游戏”相关的图片,结果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把那些包含成人的图片删除了。

  现在的孩子常被以安全之名过度保护。独立、冒险和探索精神等,甚至已被从童年中剥离。随着自由玩耍时间的下降,儿童心理障碍问题逐年上升,当代美国儿童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已是上世纪50年代的5至6倍。

  当全球都在为当代青少年陷入心理健康危机忧心忡忡时,2023年发布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却提出了另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解释——

  不同于我们童年无人问津,天天漫山遍野疯跑。这一代孩子,已然很少有自己呼朋唤友,结伴在上学放学路上玩耍,在小区里溜达,在空地上晒晒太阳发发呆的机会。焦虑成风的家长们,只要看到孩子无所事事,就恨不得用“有用”的活动填满孩子的每一分钟。

  学校——培训班——家,三点一线的生活,就连娱乐都变得如此单调:手机、平板、电视。

  和记ag

  稍有烦恼,无处释放,就容易被心理问题裹挟,万一想不通就只能钻牛角尖,走极端,一下被击垮。

  中科大少年班曾被誉为“神童”的宁铂,拥有“加速度”的辉煌童年,却在成年后在工作和社交中屡屡受挫。导致他在央视《实话实说》的节目中曾流着眼泪说:“如果人生有来世,如果再让我回到童年,我这一辈子再也不进少年班,我只想做个正常的孩子,去打游戏,去和小朋友玩,去有初恋,去调皮,去过我想过的日子。”

  诚然,习惯了给孩子订满计划,填满兴趣班,布置满作业的中国家长们,面对鸡娃时代的滚滚洪流,很难做到放手让孩子尽情地去玩,去探索。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证孩子既学有所成,又玩有所乐?

  “间隔式学习法”(Spaced Learning)其实不难理解,就是在1小时内安排几次短暂的紧张学习,每次学习之间休息5-10分钟,最后的学习效果比1小时一直在紧张学习的学生高出20%!

  如,常常是孩子休息时,还会争分夺秒安排他们的休息活动。希望他们趁机听听音频磨耳朵,望望远休息眼睛,亦或唠唠叨叨催促他们赶紧上厕所喝水做好准备工作。

  科学家指出,真正的“绿色休息”是放空大脑。让孩子到户外跑跑、动动,比在室内玩耍、听故事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当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大脑“自动学习”的效率比室内活动更高,接下来学习中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表现会更好。

  教育的留白,看似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无谓的“瞎玩”“休息”和“闲聊”中,但有效的引导,却意义非凡。

  Christie举了一个自己博士生家的例子,说明游戏的理念可以渗透进生活各方面,哪怕只是和孩子对话。

  有一次,孩子看了关于“新冠”疫苗的新闻问她:“妈妈,是基因变异更厉害,还是科学技术更厉害?”她当时就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因为孩子觉得,既然科学技术这么厉害,人类这么厉害,发达到这种程度了,为什么一个新冠病毒就把我们打垮了?他很好奇这个问题。但她觉得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最后,她以一个问题回答了孩子:“那你觉得蜘蛛侠更厉害,还是钢铁侠更厉害?”

  这是一个培养孩子类比思维的机会。孩子知道,蜘蛛侠是基因变异来的,钢铁侠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自己,变得很厉害。

  孩子听了,似懂非懂,对这个问题更着迷了,还专门画了一个漫画来探讨,到底是病毒,还是科技会更厉害。

  ,让孩子去思索、去探究、去试错。比起严肃的课本学习、课堂灌输、科学解释,让学习变成一场探索游戏,反而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更深入的思考。生活中,比起报一堆的培训班,让孩子疲于奔波在各个教室之间,应付各类作业,无暇思考,更重要的事教会孩子深度思考,融汇贯通所学知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假期是弯道超车的时机,更是体验生活的良机。离开书桌,走进生活、走进人群、走进社会,去开拓视野,增长见闻,在经历和思考中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最终形成促进身心成长的营养。

  如何给予孩子个体生命成长所需的营养,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建起立自己独立的思维判断体系,具备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妥善处理好成长中的喜怒哀乐,获得幸福感,找到价值感,

  ,选取了12个少年成长路上困惑的话题,以名言金句的方式回答萦绕在少年心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渴望成为怎样的人?人生意义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用每日一个启发,每月一个主题,

  少年需要有一双手抚平他们内心的困惑,牵引着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这本日历正是渴望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领路人,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凝练的语句,点醒困惑中的青少年,让少年在未来的365天里,日日有所思,成长有所悟。

  2024年第一个月的主题,就是从自我认识出发,思考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追问,是奠定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决定了他将会成为怎样的人。但这种自我认知,绝不可能由别人告诉他,只能通过自我的反省、试探中渐渐清晰。父母只能引导,却无法塑造。

  当成熟的你打败了幼稚的你,勤奋的你打败了偷懒的你,平和包容的你打败了冲动抗拒的你。最好的你,就在来的路上。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暴躁而不可理喻。“无法理解,无话可说”让许多父母满是无奈和心酸。但相爱相杀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没有找到沟通的钥匙,所以打不开少年的心门。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没事,没关系,”这些话安慰不了孩子,因为这个阶段,同学交往、比赛失利、考试考砸、错过机会……芝麻绿豆的小事,对心智尚嫩的他们来说,都是天塌下来的大事。

  当内心柔弱的一面被接纳了,他们才能鼓起勇气重新振作,自我认可那句“自己不要把自己打倒”。

  比起一味给孩子灌鸡汤,打鸡血,不如给那个脆弱的孩子一个是实实在在的拥抱。

  在任何艰难时刻,成长低谷中,我们希望,放置在桌头的这本少年日历,不仅仅是孩子每日疲惫生活的避难所,更是开启新一天的动力解药。

  4年前做教育日历,也送了一些给朋友,有几位写稿同行跟我开玩笑说,经常要写文章,想不出开头和结尾,就会去翻翻我们的日历,找找灵感。

  在做少年日历时,我们特意将这个功能考虑进去了。其实,现在初高中生写作文,主题也与家庭、友谊、成长这些人生问题相关。

  既有名人名言,也标清名著出处,不仅可以作为参考书目来使用,还是日常作文积累的素材,一举多得。

  在日常生活的不经意间,随手翻开一页日历,纸浅情深,娓娓道来的有成长感悟、有情感表达、有人生哲理,铭记于心。

  。撷取了全球教育领域,最新研究、先进理念,帮助父母解决孩子教育中的痛点。12个主题,每日一个知识点,每天带给父母一个新的触动。

  内页设计与少年日历类似,搭配使用,不失为一种亲子交流的手段。父母和孩子一起记录下当天的待办事宜,当日的心情感悟,增进彼此的交流和感情,加深互相的理解。

  “案头壁上,皆可适用;自备送礼,均相宜”。打开眼界、拓展思维、抒发情绪,思考、记录、规划,各有价值。

  来吧,迎接2024年,送自己,也送孩子一份时间的礼物。在崭新而充满意义的新一年,一起做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