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记官网·(中国区)官方网站 > 作文专题 > 作文范文

共和国60年点滴记忆叙辉煌

时间:2024-08-31 03:40:52 作文范文 我要投稿

  60年一甲子,在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中便是一轮回。这样重要的时间节点,回忆、庆祝、思索、展望都必不可少。本周刊从琳琅满目的国庆献礼图书中挑选几本,与读者一道回顾往昔,畅想未来。

  文中涉及的图书并不足以体现国庆图书的全貌,选择它们是因为图书作者是从自己独特的角度来书写祖国。他们或小处着眼,写尽共和国的生活点滴,或以宏阔的视野,描绘共和国的未来蓝图,而同样的是,他们有一颗永远的中国心。

  《中国生活记忆》,陈煜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定价:45.00元

  《国运古今中外的开国六十年》,席宏斌著,作家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定价:32.00元

  《60年语录(1949-2009)》,袁起等编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定价:35.00元

  《共和国历史的细节》,李颖编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定价:38.00元

  《经典60年:共和国转身》,京华时报社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定价:56.00元

  《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0年民生往事》是一本温暖的书。翻开读来,从上世纪50年代的粮票、上海弄堂里的给水站、周恩来调上海理发师进京开出“四联”,到六七十年代的小人书、“三转一响”、鸡毛换糖和喇叭裤,再到80年代的麦乳精、卡式录音机、“庚申猴”邮票和邓丽君,然后90年代的股票、超市和甲A联赛,再之后新千年的黄金周、信用卡、私人医生和超级女声这些词语会打开读者悠远而尘封的记忆。是的,《中国生活记忆》就是这样一本有着记忆情怀的书,这些生活的片段,既能让经历者感叹,重新拾起对过去生活的记忆;又能让后来者了解,生活原来是这样。

  共和国60年的历史,沧海桑田,从什么角度来体现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生活图书事业部的编辑们选取的切入点是共和国60年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以及那些能够触动人们记忆深处的物质文化生活中的小事。这一想法得到了后来本书编著者陈煜的赞同,在他看来,虽然中国文化具有超凡的理论思辨,但也有注重日常和记平台生活的传统,正如500年前泰州学派的先驱王艮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用生活细节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切口虽小,但小事件中有大历史。

  陈煜用幽默而轻松的笔调,以故事写历史,譬如写到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的确良”时,他说:“谈恋爱阶段,男士给女朋友送条的确良裙子,不亚于现在一只限量版卡地亚手镯,女人们会经常把的确良衣服拿出来,在邻居面前摆弄,显示男人对她的关心。”在对这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点滴描述中,作者写遍了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服饰、饮食、娱乐、住宿、交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虽是小事件,却以小见大、从细节展现宏观,润物细无声地展示了60年来人们生活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所以说《中国生活记忆》展现的是民众的历史,是带着体温的鲜活历史,也更是国家的历史。正如这本书的总顾问于光远为本书题词所言:记录点滴生活,彰显社会进步。

  与《中国生活记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60年语录(1949-2009)》,这本书同样是想选取生活细节语言来展现历史的变迁。

  作者袁起等从60年里每年选取三五句话语,通过这些新鲜、生动的语言,使读者在历史经纬中看到丰富多彩的细节,看到更为生动、更为具体和更个性化的历史画面。这几百句语录,有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譬如“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譬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的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譬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譬如“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有的个性、幽默、有些无厘头,譬如“死了都不卖,不给我翻倍我不痛快”、“我是出来打酱油的”正是这些词句把60年间的中国社会发展连缀了起来。

  “三言两语改变时代路向,七嘴八舌透露历史踪迹”,在书的封面有这样两句话,的确如此,“语录是时代的一个截面。”袁起说,“通过记录这60年的话语,我们惊奇地发现,无论是话语主体的命运、话语本身的颜色,还是话语的传播方式,都向着更为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或深切激昂或悲壮沉重的黑白色调,逐渐变成了明朗多元开放包容的七彩底色。同时,话语权从主要掌握在社会精英的手中转而开始被社会大众分享,越来越多反映草根思想的话语,也随着网络的发展成为流传甚广的代表语录。”

  同样是写细节,《共和国历史的细节》涉及的细节来自共和国历史上50个重大事件、50个重要关节点,看似微小却意义重大。这50个事件和关节点,影响着历史、改变着历史,也创造着历史,其中包括开国大典的准备、出兵朝鲜的决策、庐山风波的由来、外逃的内幕、对日索赔的放弃、中美坚冰的消融、改革开放的起步、经济特区的创办等等。

  该书作者李颖是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她说:“细节是最生动的,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但我们读了太多大而化之的历史,很少知道鲜活曲折的细节。教科书里千篇一律写的,课堂上周而复始讲的,逻辑简单、表述生硬,原本丰富生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历史,在许多人看来单调枯燥、味同嚼蜡。”而这本书着力通过真实而鲜活的细节来讲述那些我们似乎熟知的往事。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最为期待的莫过于10月1日当天的大阅兵,《共和国历史的细节》中的第一个细节“开国大典的准备”就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紧张和期待。那年的中国人民是第一次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阅兵指挥所的同志们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才拿出《阅兵典礼方案》。阅兵总指挥更是对阅兵式各个环节和当天可能遇到的情况,都考虑得十分周到。在谈到阅兵式上的防空问题时,他下了一道严格的命令:万一在阅兵进行时遇到敌人空袭,全体受阅部队原地不动,保持阵容和队形!就连分列式进行中,如发生车辆熄火,骡马失蹄或拉屎拉尿,采取什么应对措施,他都一一问到。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当天的阅兵十分成功,中国人民的状态也让国人越看越振奋,人们自豪地感到自己祖国的武装力量是如此强大!

  今年在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人刚刚于2008年庆祝过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可以将60年历史划为两个段落:前30年和后30年。60年前,古老的中国成为年轻的共和国;30年后,中国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从而开始伟大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一个历史过程。

  200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京华时报》每期用一个跨版的篇幅展现改革开放30年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文章遍及国家的体制变迁,人们的生活变化59篇文章从59个侧面呈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立体形象。

  这组报道得到了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关注,他们与京华时报社合作将报道全部收录结集出版,作为纪念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图书。人民日报出版社宋娜说:“因为改革开放30年来的所有成就,都标志着共和国60年达到的历史高度。无论是经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挫折的30年,还是解放思想、上下求索、改革开放获得伟大成功的30年,都是共和国前进中的必经之路。”

  这本书的书名定为《经典60年:共和国转身》,谈到“转身”这个词,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说:“60年的经历、30年的变化,如何来概括?用什么语言才最准确?两个字转身。这是共和国母亲的一个转身,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风雷激荡、地覆天翻的沧桑巨变。”

  西方人谈及中国改革开放时曾惊叹,能让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来个180度大转弯,就如同让航空母舰在硬币上转圈一样难以置信。而改革开放的30年,确确实实地发生了这样奇迹般的转身。这是一个华丽的转身,一个伟大的转身!

  以60年、30年为时间段来看待祖国的这段变化,我们不能不感慨、不震惊。吴海民说:“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与现实太近了,近到几乎看不清变化的伟大。那我们将现实与历史尽量拉开一点后退两步眼前的一切就会变得更清晰,历史的脉络也看得更真切,这有助于循着历史的轨迹把目光延伸到未来。”

  相比而言,《国运古今中外的开国六十年》的视角更为宏大,作者席宏斌谈古说今、由中国而西方,将各个朝代、各个国家的开国60年做了一次巡礼。写作《国运》源于2007年一家刊物关于新中国建立60年系列文章的约稿,席宏斌在研读中国历史过程中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各朝各代在开国60年期间发生了哪些事?这些事对这个朝代有什么影响?

  席宏斌说:“如果把历史比作连绵的山脉,《国运》就是一个横截面,在60年这个截面上都发生过哪些耐人寻味的、有历史相似性的事件,很值得我们探究。”

  “开国60年历史的发展”是席宏斌考察历史的一把钥匙,他发现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要转折出现在其政权建立60周年之际并不是偶然,而是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性。一般而言,历经60年的风雨,政权的第一代创业者几乎所剩无几,在政权体系中不再具有任何支配性作用;而政权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和群体基础在历经60年之后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社会结构被打破,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形成;新旧社会阶层的社会目标、心理预期、利益分配等正处于剧烈动荡中,故而也极容易使政权在建立60年之际走向繁荣或遭遇危机。于是,席宏斌把两千多年来中外各国在走过自己的开国60年时曾经历的风雨西汉、唐朝在立国60年之际的盛况,东汉开国60年后的破败,日本明治政权的60年以及德国统一62年后走向纳粹帝国等等写了下来。

  但席宏斌没有沉浸在历史的氛围中讲故事,而是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历史。“今年是建国60周年,现在人们都很关心中国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未来几十年中国会怎样发展。了解未来,很大程度上要根据历史规律来推测,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立足点。”席宏斌说。

  据《国运》的责编介绍,书中的最后两章用很重的笔墨探讨中国未来40年将向何处发展。作者在对比分析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贯彻执行、土地稳定保命、人才吸纳选拔、谋求国际生存、保障基本民生、倡导思想独立、保持清廉吏治、维护法律意识、恪守道德底线、打破垄断限制、重塑国民信仰等促进中国崛起的建设性对策,涉及物质、制度、民族精神、文化更新四大层面超越与创新的问题,所有这些是在总结回顾古今中外开国60年经验教训基础上水到渠成得出的结论。

  席宏斌说:“我希望读者可以在读《国运》后对今天或者未来的事情有一个自己的判断,因为明天的历史就是今天,今天的将来在未来也会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