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记ag读美文犹如品尝香茗,齿颊留芳,味入心胸,其美妙不可言:或则智慧火花四处飞溅,或则细腻情感涓流不断,或则人生感慨寄予期间,或则心灵感悟拨动心弦……
叶文玲,张 洁,毕淑敏,林清玄,肖复兴,赵丽宏……在我们面前打开他们的心扉,给我们呈现着思想和智慧的盛宴,一道道小菜,醇香四溢,等待着我们去品尝,去咂摸,你还等待什么呢。快看——
由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中央电视台、中国都市报研究会共同举办的“新长城”特困大学生捐赠活动,如今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见7月27日《南方都市报》)。社会关注这些贫困大学生,资助他们完成学业,这是毫无疑问的善举,但关注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同时,也别忘了那些落榜的贫困生,请关心一下他们的未来。
每年我国都有200万的落榜生,年复一年,高中毕业生是一个庞大的待业群体(这个庞大的群体农村占绝大部分)。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考入数,达到613万,而今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入数为335万人、落榜生的数字大于任何一年。我们知道,高考是农村孩子入生中最重要的一步。跳出农门几乎是他们当下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落榜后,他们有的会产生自卑和失败情绪,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一厥不振。可社会对他们做了些什么?
我们常说,高考不是惟一的人生通途。话虽这么说,但现实生活中却大多是把文凭作为衡量人的惟一标准。看看招聘广告,不都是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对于那些自考的大学本科有多少人去认同?就连考国家公务员一些地方也把自考大学毕业的人拒之于门外。
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位女博士资助江西贫困农村孩子上学的消息,她一直出资让这个孩子读完了高中。最后她得到的消息是:该生高考落榜,不知还能干什么。这位女博士对自己的善举产生了怀疑:难道这就是我支援他受教育的终极目标吗?如果教育并不能改变化他的命运,特别是改变他的家乡的命运,那么这种支援的意义又在哪里?因为现在的教材适应高考,却并不太适合于农村的实际运用。如果不对农村的教育体制和目标做根本反省并实行重大改革的话,“易懂”的乡土教材,恐怕只会使农村的孩子们离现代化更远。农村的孩子“十年寒窗”,一旦没有考上大学,一切都有可能付之东流。这个庞大的群体,没有经过适当的专业技能培训,他们的就业也就可想而知。在农村,不少贫困家庭为了孩子能读高中考上大学,已经透支,甚至是负债累累。现在不要说有资金发展一个什么项目,就是凑足外出打工的路费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可我们的社会什么时候关注过他们?资助过他们?为他们解决过什么问题?
关注已经考取的学生是应该的;他们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但是,那些落榜生,同样也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后劲问题,他们的教育问题也需要关注。
“新长城”资助特困大学生的活动牵动了无数爱心。在众多捐赠者中,找们收到了一位叫钟键的12岁广州市小学生捐来的10元零花钱,钱虽然不多,但是他的童音未改的话语,让我们这些成年人看了仍然备受感动:“假如广州每个人都拿出10块,那就有好多钱了,那些贫困生不就能上学了吗?每个人都要拿出一点爱心。”
这是一个未被世俗修改的童真,是一个未被功利扭曲的心声。慈善事业是一个最接近人类儿童本真的事业。我们从一个少年儿童的话中深切地感触到这些少年儿童天然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呵护的心灵。在这个纯洁的心灵照耀下,我们社会怎能没有爱心呢?
然而,在我们的成人世界,却有另一种声音值得警惕。近日,一些人质疑资助超生家庭的特困大学生、认为这些超生的特困大学生没有权享受资助。更有某些网民在新浪网广东站发表对贫困者极端不负责的话,他们用几乎恶毒的语言来诅咒贫困者(请允许我在此不直接转述些伤人的句子)。这种现象是令人担忧的。
救济贫困,同情弱者,关爱生命,这几乎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现在这些人如此“嫌贫’,已经突破了作为人的这德底线,一些孩子能做到的事,却在大人这里变得异常复杂,异常困难。这是为什么?在稚气未脱的孩子面前,这些人难道不觉得惭愧吗?
我们知道,慈善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对个人而言,能解贫困者于危难之中,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能化解各种矛盾,减轻政府的压力。但是,我国的慈善事业却“十分落后”(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语2002年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除了法律保障等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观念落后”,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起名时,许多领导还认为“慈善”是旧社会的东西,在一些人眼里,慈善是不光彩的。是为自己捞名捞利的。现在甚至有人诋毁慈善事业,恶语攻击贫困者。
这不能不反思我们的慈善教育。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还没有慈善教育课,慈善理念还十分落后,以致出现某些企业或个人提出有偿捐赠、有条件捐赠的事来。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小学就要开始向孩子传授慈善理念,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要有一颗帮助他人的爱心。教育他们慈善捐赠是一个崇高的事业,帮助贫困者是一件快乐的事。美国慈善捐款排名第四的富翁科尔曼说:“当你看到自己的捐款正在改变其他人的生活时,你会感到非常快乐,这比你自己再多赚几百万美元还要令人愉悦。”我们应该把这种慈善理念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有爱心地成长。
在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一个纯洁、充满爱心的世界,一个孩子心中的社会是一个简单而又慈善的社会。然而,孩子眼中的世界和社会,却在成人眼中发生变化。我们有钱养宠物却无钱向贫困者捐赠;我们某些人过上了“小康”甚至“大康”的生活,却对贫困者冷漠和嘲笑。广州市政协、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陈开枝在论述“人性”与“狗性”的关系时说:“你有爱心养狗,花那么多钱给狗做衣服、买食物,不如拿养狗的钱扶助一个人。讲狗性不如讲人性,帮助人意义更大。”这无疑是对我们的深刻警示。
著名作家冰心如此赞美儿童:“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这“伟大的灵魂”是爱心,是纯真,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宝贵资源,是我们成人所要弥补的基本思想。
一个大学生,残忍地杀害了4名同学,并在伪装成乞丐,逃亡近一月之后,终被抓获。据其交代,他杀人的原因仅仅因为和同学之间的一点小摩擦。
我们尽可以说,这是偶然的偶然、特例的特例;心理学家也已分析,可能有人格障碍,而且是属于攻击性质的人格分裂……
然而,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学生的悲剧也是学校的悲剧、教育的悲剧,我们应该好好思考的是:今后如何才能防止式的杀人狂的出现?我们的教育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
出生在乡村,家境贫寒,是马家几代惟一的读书人。初中时获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他的班任对他的印象是,比较有读书天赋,尤其在数学方面;语文并不是很好,但他仍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他就读的高中是所百年名校,但他“陶醉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在大学读的是生物技术专业,“爱好打牌、上网和看黄色及武打录像”……有关报道透露出来的潜在信息,让我们想到那位因伤熊而出名的清华学子,他们一个基本共同点是:从小到大都处于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状态,而这种状态,恰恰是我们整个教育多年来的现实。
说起来,我国的人文精神底蕴是丰厚的,仅仅看唐诗三百首,就能深切地感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香港一家文化机构曾举办过一项“唐诗选举”活动,从成千上万首唐诗中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10首,依次是:孟郊《游子吟》、杜牧《清明》、李白《静夜思》、王之涣《登鹳雀楼》、李商隐《乐游原》、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绅《悯农》、李白《早发白帝城》、贺知章《回乡偶书》。作家刘心武曾撰文赞叹:10首足矣!从一定意义上说,这10首唐诗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
然而,这种人文精神近代以来逐渐缺失。人文精神的缺失,终极状态就是“人”的倒下并导致“国”的不立。所以早在1907年,也就是上世纪初,鲁迅先生就提出了他的“立人”思想,即强调“现代化”(所谓“近世文明”)不仅是要实现国家的富强与民主,还要“立人”,保障每一个具体的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并且主张以“立人”作为“立国”基础、出发点与归宿。
这种人文精神缺失的状态,在现当代的教育界日益凸显。在我们教育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以知识量的多少与部分抽象逻辑智力高低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智力观”,教育评价的标准都是与这样的智力观相匹配的,在我的学生时代,流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么,现在我们从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情况,你怕不怕?
《凤凰周刊》曾对中国留学生海外犯罪现象作过深入的报道,说到一些游手好闲、打架斗殴、绑架勒索的中国留学生的海外劣迹,令中外警方头疼。1991年11月1日,刚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三位教授、一位副校长和一位同样来自北京同时获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此事曾轰动一时。2002年8月2日,中国留美学生尹湛在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学生宿舍楼里杀死了两名韩国女学生,仅仅是因为尹在骑自行车时和其中一名开车的韩国女学生险些相撞,便杀人泄愤!
有识之士看到了种种可忧状态,在做挽救的努力,做基础的工作,比如编辑出版《大学人文读本》,十分畅销之后,相继又有不少版本的《中学人文读本》出版。但这种努力是外围的,间接的,它难以立时弥补直接教育过程中的人文缺陷。
任何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讲是人的教育,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但是,现实却在全面提高分数?呜呼哀哉!
怎样才能防止之类因为一点小摩擦就刀枪见红?怎样才能消除学子心理的变异、人格的分裂?我无法给出系统的处方,但我想下面这封信当中存有非凡的答案。
在卢刚疯狂杀人案中,被枪杀的副校长安·柯莱瑞女士遇难之后第三天,她的家属发表了一封给卢刚家人的信件,这封信是人文精神闪光的典范,限于篇幅,这里引用其中若干:“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是要分担你们的哀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我们知道,在这时会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2003年,湖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周迅因不符合高考报名条件而落榜了。原来,周曾经因违反学校的规定,被勒令退学。
其实,周迅同学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即使如愿考上了北大,四年毕业后,又能怎样?北大的高材生陆步轩寒窗苦读,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原长安县的一家工厂工作,后来下海经商失败,现在以卖肉为生
倒是无锡的潘局长另辟蹊径,他虽身陷囹圄,不坠青云之志,经过狱中苦读,获得了博士学位。
现在。有人从规则上议论,认为既然囚犯可以读博士,为什么被勒令退学的周迅不能上大学呢?将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确实看出了荒诞性。从培养人和教育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违反校规的周迅还是触犯国家刑律的潘某.都有法定的受教育权。然而,似乎是造化弄人,坐监的人可以读书,而自由的公民却被挡在大学校门之外。这似乎既有悖常理,也有违法理。但认真分析,就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周迅遇到的是招生制度,而潘某面对的是学位制度。当招生制度与学位制度不匹配时,立法部门确实应该认真反思了。
潘荣是幸运的,因为他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遇到了好的学校和导师;而周迅是不幸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严格的高考制度,无法像其他被录取的考生那样进人大学校门。但是,周迅不应该就此沉沦下去,因为上大学的陆步轩也有不得志的时候。而坐牢的潘某仍能获得深造的机会。
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命运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打开另一扇门。在招生制度面前遭遇了滑铁卢的周迅,完全应该在逆境中奋起。
北大毕业生卖肉不说明中国已经人才过剩,但也下能就此说明卖肉的就不能是北大毕业生。在同样的规则下,允许个人自主发展。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承认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正如陆步杆的同行所说,要想卖好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陆参轩踏实肯干,在这一行当也能干出一番宏大的事业。对陆某境遇的渲染。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陈腐的就业观念在作祟,因为在一些人看来,卖肉是没有文化的象征。而北大毕业生不应该操刀卖肉。事实上,造多国际知名的企业家在事业的初创时期并不比陆的境遇好,但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工作。最后成就了大业。对周迅也是如此,一次不检点的行为换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天依然是蓝的,自己依然是自由的,在擦拭自己眼泪的同时,应该深刻反省过去的行为而不是委过于人,认真地盘算今后的发展万向,找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前进道路来。(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每当我们乘车经过重庆市的石柱、黔江的部分乡镇,总会发现一些学生向经过的小车行举手礼。无论是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瑟瑟的隆冬,都会看到这种现象;无论他们是在平坦的马路上嬉戏打闹,还是在荒凉的山地上独行;无论是在背着柴挑着水,还是正牵着牛赶着猪;这些学生,只要听到小汽车的喇叭声,就会条件反射般立正,然后举手行礼。起初我还感到很新奇,心想现在的乡村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抓得真好,对过往的行人都这么有礼貌,比城里的学生好多了,不由暗暗佩服那些辛勤耕耘的乡村园丁们。心想只是苦了这些孩子们——你看他们汗流满面却来不及擦汗,气喘吁吁也来不及喘息,但却牢记老师的教诲,向所有的过往行人敬礼。
当我表达我的感慨后,知晓内情的同路人告诉我:你搞错了,他们哪里是向所有的过路人敬礼哟,只是向过路的小车敬礼。我不解其意,问为什么。同路人答:“排危工程”实施以后,孩子们上学的学校较从前有了一定的改善,古老的“干打垒”危房拆掉建起了新教室,个别学校还有了一两台
386之类的电脑。但紧接着老师就教育正在高兴的孩子们说:你们知道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吗?是那些坐小车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捐赠的。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感谢,以后你们看到小车都要敬礼。这些孩子们记住了,从此就有了学生见小车就敬礼的举动。我听了之后,不由悲从中来,禁不住大声诘问:中小学的“排危工程”不是国家拿钱、中央财政拨款解决的吗?即便有个别学校是那些先富起来的好心人捐赠的,就要孩子们向所有的‘小汽车”敬礼吗?再说,大多数奉献爱心、捐资助学的人并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让别人感恩戴德的呀!邵逸夫、等人捐助了多少所希望学校,难道他们会想着从受益者身上得到什么回报不成?
你们知道吗,就是因为那些用公款购买的小汽车太多了,所以能够用于教育的钱就少了,甚至在你们毕恭毕敬行礼的小轿车中间,就可能有一些是挪用教育经费买的。
你们知道吗,不仅坐小车的人值得尊敬,开大车的叔叔阿姨,还有其他劳动者,他们都以税收的形式做了贡献,同样值得尊敬。特别是你们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不仅生你们养你们,而且也在纳税,在国家拨出的教育经费中,也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因而他们更值得尊敬!孩子啊,为什么你对小车敬礼,却对大车扔石头?别再让老师从小就在你们幼小的心灵里播撒等级的种子了。
你们知道吗?当你们敬礼时,大多数人也会和你们点头致意,以示友好。但也有人加快车速,疾驰而去,给正在敬礼的你们溅起满身泥浆,或是扬起滚滚尘埃。而你们,却扬着稚嫩的脸,虔诚地望着小车扬长而去……
在很久很久以前,奴隶主骑马要奴隶当凳子.奴隶主是踩着奴隶的背跨上马去的,而奴隶在马和主人没有离开之前,只能弓在地上,要等马和主人走远了,才能起身。汽车开过去了,我回头还可以看到在灰尘中孩子高举的手,这使我苦涩地想起了文艺作品中描绘过的上述场景。
可爱的孩子们,别再向小汽车敬礼了,当你们听到汽车喇叭声时,赶快走到人行道上去,抬起头,全神贯注往前走,沐浴阳光,拥抱大地,注意培养自己健全的心智和独立的人格,去尊重所有的人,去热爱整个世界。
过去,我们搞对象那会儿,根本不敢让人看到,男女之间.拉个手儿都得找个黑灯瞎火的地方,偷偷摸摸地摸一下。如今牟轻人搞对象,站在汽车站上拥抱接吻,还嫌众人碍事。
过去,我们出门在外,遇事总有人帮助。我们也会主动去帮助别人,彼此心存善意,想法简单,生活也就简单。如今我们出门在外,得长一肚子心眼儿还不够。谁要帮助我们做点事。还不够吓我们一跳的。我们要是帮了别人,别人同样是一脸的疑问,谁都怕谁心怀不轨,藏着骗术。如今生活复杂,人复杂。
过去,给一个街头讨吃的两毛钱,讨吃的会感激得说上一串“谢”字,满脸喜悦,非常知足。现在给一个要饭的一块钱,他毫无表情,硬邦邦叫一声:“老板。再多给点
!”很不满意。过去,我们想着努力工作,好好做人。现在我们想着好好挣钱,别人的事少管。
过去,我们想着将来把房子粉刷一下,添一个带镜子的大衣柜。这想法让人们对将来充满了温暖的感觉和爱意。如今我们住上了新房,却望着别人家的别墅,觉得自己还是不如人。
过去,我们买回来的彩电常有故障,频道更是少得可怜。我们却坐在它面前,看得津津有味,享受着整个世界。如今我们的彩电从不出岔,几十个频道我们却觉得都没有意思,十分乏味。
·过去,我们穿棉袄棉裤时,心里会有一种老土的贫穷耻辱感。如今我们只要穿点带棉的东西,便成为对外人的炫耀。
过去,谁要去经商,谁就是下九流,如同街头上的小混混干不了正经的,自己都有些抬不起头。如今谁要是当老板,做生意,谁就是上等人,不管你多浑,多没有人性,你也是社会上有头有脸有位置的人物。
过去,我们吃咸菜。是因为没的吃。现在吃咸菜,是因为吃够了别的再不想吃,就剩下吃咸菜了。
过去,我们稍微穿点不同。就被人叫做奇装异服。现在你穿得小鬼似的,也没人觉得你有多新鲜。
过去,街上要是有黄头发的外国人,我们都叫他洋鬼子。现在你去理发店染发,人家开口问你,是染黄毛,还是红毛。黄毛、红毛在大街上早就算不得什么了,要是蓝毛、白毛或杂毛还有点意思。
过去,黑色的小汽车一来。人们一准知道里面坐的是书记。小车子来了,就等于是书记来了,人们得忙着跑进屋去端茶倒水,迎候书记。现在小车子来了。大家先问这是谁家的,怎么这么挡道碍事让人讨厌,再不挪挪,咱就把它砸了
!过去,哪家商店卖点便宜货,老头老太太们便去匆匆排队,一准是拣了便宜。现在谁家
把心沉下来,在生活的深处,我们总会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的东西令我们感动,让我们眼前一亮;我们也会发现,原来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存并不明了,我们原来生活的在没有自我的旋转当中……
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初中试题库大(stk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