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秦明》中写道: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转而成为折磨他人的人。
各个精神病犯罪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了70%以上的暴力行为都是从虐待动物开始的。
麦克唐纳在对精神病患者和非精神病患者的抽样调查研究中发现,如果同时存在虐待动物、纵火癖以及超过正常年龄并且持续的尿床行为,这个孩子可能存在潜在的暴力倾向和犯罪倾向。
大部分的连环杀手童年都有过虐杀动物的经历,比如说玛丽·贝尔童年时有虐待猫和鸽子的经历。
第一个原因是对待动物残忍,说明了这个人同理心低下,对待动物没有恻隐之心,对待人也很有可能没有恻隐之心。
第二个原因是,不断地虐待动物会使他心理麻木,习惯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从虐待动物开始,对虐待动物上瘾,很有可能变得熟练地虐待人,对杀人上瘾。
近一半的连环杀手的父母都有精神病症状,近七成的连环杀手的父母会有酗酒、吸毒或者家庭暴力的情况。
道格拉斯在《动机剖析》中写道:有些连环杀手的幼年时期有着受虐或者被性侵的经历。
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然后发展出心理防御方式,和记平台所谓的心理变态就是采用了非常原始的心理防御手段。很多对女性有敌意的连环杀人凶手,就是没有能够选择正确的面对挫败感的方法。
他们畸形的家庭环境塑造了他们偏激的内心,最后在环境的诱导下,走向了不归之路。
一旦做了正确的事情,却没有受到关注,人就会尝试去做不对的事情,以求受到“负面关注”。
有个叫董文语的连环杀人犯凶手,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做什么都不顺利,有个流浪汉帮助了他,他跟着这个流浪汉,之后这个流浪汉被车撞死了,这件事情给他的触动很大。
之后他求爱也不顺利,最后心灰意冷的他从一个很善良的人转变成了一个坏人。他想要这个世界记住他,他就走向了杀人之路。
他写了一本杀人笔记,他对他的命值十万块钱感到开心。很多连环杀手面临求爱失败、被他人忽视,都采取了畸形的方式。
连环杀手主要和反社会人格和表演型人格的结合有关,而这两个特质都离不开童年的经历。
心理学家提出了“黑暗三人格”,分别是自恋、反社会人格障碍以及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拥有反社会人格的人同理心很低,对情感的需求很低,转变为对刺激的追求,比如说自残、虐杀、物质滥用、犯罪行为,同时又漠视社会规则。
连环杀手一直杀人的原因就是对杀人上瘾,同时,很多连环杀手满足于决定他人生命的控制感中,他们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拥有决定其他人生命的权力。
许多连环杀人在生活中是看起来很普普通通的人,比如说白银杀人案,在他们普普通通的表面下掩藏着他们对被关注的追求,很多连环杀人不是报复性杀人,而是表演性杀人。
有个长得像社会精英的连环杀手泰德~邦迪被捕后接受采访,以第三人称讲述自己是如何形成犯罪行为中提到:
起初那只是一种感觉,愤怒、挫折、焦虑和被责怪等等,当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这种人格就会支配他,他会听到一种声音,然后按照那种声音提示去做。
所以,犯罪行为是脑海里的不断重复犯罪幻想的结果,而当他们付诸实践,他们就会满足于杀人的快感,停止杀人就意味着感受不到快感了。
他们想要一直维持快感,就会走向不断杀人的道路上另外,早年有犯罪案例的人更有可能在将来成为连环杀手。
最后,成为连环杀手虽然受很多童年经历的影响,但是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The End -作者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