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语文试卷最能引发纷纷议论的就是作文题,一时间专家、教师各抒己见,见解纷纭,热闹非凡。20多年来,这样的热烈讨论对作文命题的改进有目共睹:从强制性主题到材料和话题的自主立意,从开放性到价值正能量的导引性,都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但是,检验作文题高下的标准应该是考生的作文。
专家、教师在纷纷议论的时候,有没有自觉地把考生作文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较为罕见。媒体发布时靠的是时效性,此时考生的作文还处在保密状态,这就造成了作文考题评论水准停滞不前。对作文命题和考生的作文应该进行系统的考察和研究,这不但对于命题,而且对于作文教学的改进是最急迫的。
令人意外的是,浙江省绍兴市基层教师刘春文用10余年时间对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和绍兴市中考作文佳作作出系统分析和梳理,围绕中考作文策划了一套即将出版的丛书“刘春文中考作文三时间”:时间一赏“风”;时间二探“风”;时间三追“风”。“风”代表自由,去有风的地方,就是去找寻一种自由随性的作文境界。
时间一赏“风”:刘春文带你赏佳作,主要内容是解读并展示绍兴市10年中考作文题与佳作;时间二探“风”:刘春文讲中考作文,主要内容是讲评10年全国中考作文题。最可贵的是,刘春文不但评论而且下水参与实践。如果读者宽容我的直率,我要说,目前作文教学水平不能达到理想程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少语文教师自己就不善于写作。
山东教师刘笑天提出在中学阶段单独设置作文课程,这主意实在太好了。因为作文虽然属于语文考卷,但是考的却并不仅仅是语文,可以说,考的是学生的整体素养以及多方面的知识转化能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根针就是作文。但是,语文教学的实际告诉我们,作文单独设置课程不切实际,还需要经过更长的语文实践适应这样的教学。
正是因为这样,刘春文的时间三追“风”:刘春文写下水作文显然很有意义。她以“倾听春的声和记ag音”为主题,既隐含其姓名中的“春”,也喻指中考作文的春天,全书分为徜徉山水、血浓于水、守望杏坛、邂逅友情、对话自己等几个篇章,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其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字里行间诠释了作文的本质就是倾吐,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刘春文把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有点神秘的“时间零”理论具体化为“找寻一种自由随性的作文境界:想象一个猎人在森林里遭遇一头狮子,在猎人弯弓放箭、狮子也一跃而起的一瞬间,让剪辑师把一帧画面暂停,目光悬浮在这里,接下来会是什么结果?中间的狮子狂怒,一口咬死了猎人;或者猎人射中要害,补上几箭,把狮子干掉了”。刘春文就是这样把“时间零”作为逻辑起点,建构了“美读、美讲、美写”三个内在的逻辑进阶,揭秘真实作文绚丽无比的瞬间,富有审美诗意。
但是,刘春文并不满足于诗意,同时也向理性进军,在“时间零”以后是时间一、二、三……就像小学数学课上的数轴,以那个悬置的瞬间为零,往前是时间负一、负二、负三……
刘春文说,在这个“时间零”上,所有的可能性都没有展开,所有的想象都还是胚胎,那是一个由于有无限可能性而绚丽无比的瞬间。刘春文建构了情感与理性统一的作文理论系统。
刘春文一直追寻的理想作文境界是从无痕作文到微格作文,再到“统编教材名著‘1+X’灵性读写课程”的建构,巧妙地将微格作文融入名著阅读,以写促读。她将一个个课题转化为省市精品课程,这一系列相关专著无不体现其“先写后教”的理念,倡导回归习作本源,进而走向自由随性的作文境界。
考虑到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刘春文认为作文教学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一个有层次的训练,使学生的作文通过“微”训练写得有“格”,力求在“无格”中“入格”,在“入格”中“升格”,最终达到游刃有余,自由“出格”。到了“出格”阶段,学生的作文也基本到了一种理想境界,那是一个有“风”的地方,是基于人的发展,而这就是当今新课标倡导的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
当然,刘春文的不懈努力还处于经验归纳阶段,而要真正把作文教学的理论系统建构起来,要有中国古典文论的历史梳理,还要有西方散文理论必要的知识储备,在这方面全面的积累不是她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心血。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刘春文出现,在媒体上产生一种比空泛议论更为热烈的你追我赶的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