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因为疫情,我们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寒假。2020年,因为疫情,我们这个学期也以在线教学的特殊方式进行开学。是的,因为疫情,我们有了特殊的经历,我们有了特殊的体验,也因此有了一番特殊的人生感悟。
放眼中国,纵观世界,上戏附中的同学们对疫情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从本周四开始,【约伴悦读】栏目邀请大家一同欣赏附中的优秀疫情作文,我们相约周四,不见不散哦!
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如同一场暴风雪。有人离开了父母,撇下妻子儿女,毅然前往最前方抵抗风雪;有人为了护理方便,剪去三千青丝,一心为患者服务,还有人不顾自己已处耄耋之年,仍然奔赴疫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一直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他们舍弃自己的舒适,只为保国泰民安。然而作为被他们守护在后方的人,我们难道理所当然的看他们奉献所有,乃至生命吗?不,不应该是这样的。在暴风雪中,我们所有人应当一起携手,共抗风雪。
从每个人自己出发,面对困难时最重要的不是口号,而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奉献不在于多少,而是在于我们帮助别人的那份善心,和尽己所能的行动。李医生他作为这场疫情的吹哨人,在面对艰难的选择时,没有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而是牢记了作为医者的担当和责任意识,不忘初心,勇敢地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此后,更是坚守在抗疫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治病救人,奋战在一线。即使不幸染病,生命垂危,他也一直希望可以病愈,只为重回战役前线。他为这场疫情做出的贡献,我们有目共睹,永远铭记。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李医生虽然去世了,但是他仍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是一个英雄,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正是“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精神。人们活着的意义绝不是在遭遇风雪时畏缩不前,太平盛世时碌碌无为。我们应当要肩负责任,志向远大,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昌盛甚至人类的未来不断努力,于风雪中为众人抱薪,于前路中为人民开道。
而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人民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在前方抵挡风雪的人,他们也是子女,也是妻子或是丈夫,也是一个家庭的父亲或者母亲。即便他们有着奉献的精神“杀身以成仁”,我们也不能持着理所应当的态度眼见他们做的牺牲。正是无数奉献自己的英雄,铸就了一段不朽的历史,才成就了如今的中国的辉煌。所以正如领导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对待英雄,对待 95年来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历史篇章“不能忘却、不容否定”。我们既不能忘记或是否定他们,也更应把他们的精神铭记于心中,在生活中寻找共鸣,身体力行地把这样的精神落到实处,把正能量发扬光大。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在这场疫情的暴风雪中,或是今后发展路上所遇到的曲折险阻,我们都要怀有远大的抱负,以仁为己任,为人民做贡献。今日我们是风雪中被无数英雄保护在后方的受益者,来日我们就应该发愤图强,接过他们的担子。我们所有人众志成城,共抗风雪。高三一班 袁宇靖
评语:疫情不易,疫情期间,没有人是旁观者,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宇靖同学虽然宅在家里,却在思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面对英雄们的事迹,我们该学什么,如何学,怎样转化?文章脉络特别清晰,由英雄事迹---生命意义----公众态度和行动,思路清晰,层层深入,议论深刻,说理充沛,语言也不错,排比句开头文采斐然,牢牢吸引住读者。此文可读性特别强,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满分:70分,评分:56分。
2020似乎在以一个特殊的方式开启,过得异常艰难。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新增,确诊,疑似,死亡……一个个冰冷的数字频繁滚动,让人沉重让人焦虑。疫情笼罩着各个角落,我们也看到了人世间的众生万相。
就在众人于疫情奋战时,战场之外各种谣言纷飞,网络、媒体上也在竟相上演着各种传谣和辟谣的斗争大戏吸引了无数人注意力。毫无疑问,每一个谣言都会有它的受众和杀伤力,有的谣言流传之广,引发的次生灾害不容忽视,类似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眼神传播,看一眼就得病”“香油滴在鼻孔,可以阻断一切的流感和瘟疫传染”“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些危言耸听、混淆是非的谣言或误导,通过网络四处蔓延,不仅给大众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也对正在全力战“疫”造成了严重干扰。若对谣言处理不当,反而会激发民众逆反心理。
面对这些谣言与误导信息,人们基本上有两种对待方式。第一种是听之任之,跟风从之这类人基本缺乏思考判断,觉得听了总没坏处,大家都这样。唯恐落伍还是赶紧跟上。有人听信“宠物会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生生把宠物猫狗扔下楼,摔死虐死。这样的人真的缺乏人性,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其他生命的死活。世界卫生组织表明:没有证据显示狗猫宠物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不知虐杀猫狗的人看了又会作何感想呢。第二种是面对谣言求证思辨,不信谣言不传谣言。这类人基本没有陷入恐慌中,还能理智对待传播的各种消息。当人民日报微博报道“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后,朋友圈纷纷传递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时,就有一位朋友果断“出手”了。他把中医的建议发出,告诉大家不要抢购并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没过多久,连续有中医专家和临床医药学相关人士出来辟谣,并告诫:正常人服用双黄连不当会伤及肠胃,哄抢才算告一段落。
《荀子·大略》有云:“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意思是说滚动的球体掉进凹陷处会停止,谣言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会平息。谣言是经不起分析的,听信谣言的同时,我们就放弃了思考。如果我们有思辨的能力,有求证的心态,看权威媒体的新闻,听医学专家和相关机构的信息,或自行上网核实资料,多种渠道求证,也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了。若理智清醒地面对疫情,也就不会出现四处哄抢和大量囤积的情况了。另一方面,谣言的传播折射出人们对疫情的焦虑,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渴求,所以任何一条突兀的敏感信息都有肯能会引发一场不小的骚动。
在一个消息大爆炸,网络大发展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通过信息的获取,我们宽展了眼界,学到了知识。但是,我们得坚持“学而思,思而学”地吸收,不能偏听偏信,多怀疑,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获取的信息要互相验证,以辨真伪。疫情灾难之当下,有些人为了博眼球、吸流量,发布一些不实的信息。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理性的头脑,去过滤那些信息。不仅要保护好自己,还要爱护他人。要保持理性的头脑,需要我们不停地读书,不停地思考;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习。
所以在疫情侵袭的当下,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必须要做到不仅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做病毒的传播者和感染者,更应保持镇静,不信谣不传谣,加强辨别,理性看待事物,看清消息来源。高三(2)班 潘奕莹
本文从社会现象入手,阐释了谣言的危害和人们对待谣言的两种方式,进而借《荀子》中的名言辩证地分析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谣言,最后结合自己的身份强调“学—思—辨”的认识过程和理性处事的态度。文章前部分重现象,后部分重分析,立意浅显却耐人寻味,结构明朗却说理清晰。如果,论点更加明确,论证扣住论点,分析再推进一层,论证方法再多运用些,则会更佳。53分(满分70分)。
一场柔雨,青草更青。灵魂也是这样,当伟大的精神立在面前,它便不由自主地雀跃起来。只有我们望着光明的世界一天,天才是亮的。如果我们不慌不忙而且聪明,我们会拥抱平凡,然后像江水奔流向大海一样奔向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力量正来自那些凝聚的小小的平凡。
是伟大在指引平凡。鲁迅曾言:“星星之所以璀璨,因为周围有数不清的热粒子滋养它。”而恰恰是一颗星子的璀璨,引得更多的热粒子向他处聚拢,汇成更夺目的光。疫情当前,84岁的钟南山再次“出山”,他一边建议公众“不要去武汉”,一边第一时间坐上赴武汉的高铁,奔向防疫第一线。跟在他身后的,是一批又一批的90后。年轻的面孔被防护面罩勒出了深深的纹路,他们却说,那是他们的勋章。伟大背后总不缺追随者。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人民开道者若困于荆棘,人民为其披荆斩棘。人民终会踏上他开拓的道路。
既是平凡,也是伟大。金银潭医院的走廊上,相似的白色背影来来往往。张定宇是其中之一,只是他的背影与别人相比略显僵硬。他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向身边人发出疫情早期预警时,知道这样做有风险,是医者仁心的担当意识,让他鼓起勇气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们有美丽的代号,在视线交汇中,勾勒出一个个相似的轮廓。在代号背后,在一个个名字背后,常常有着深沉而伟大的故事。
小小的平凡,凝聚成伟大。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在十几天内拔地而起,战疫前线,民工们也站了出来。在本可以功成身退的时刻,听到了意大利的呼救,跟在四川医疗队身后,前往意大利建造新的“火神山”、“雷神山”。他们不知疲倦吗?他们是记得汶川大地震那年,第一架国外前来支援的飞机,画着意大利的国旗。他们步履坚定,他们腰板挺直,他们的血脉里奔涌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中国精神。有人在沉睡,有人已经开始为了世界奔走,是那些奔走的人凝聚成了一个个人类精神的奇迹。
世界上的人,都有着不相同的好,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越过表面,将一些事物抛在身后,我们各不相同,我们又总是相似,我们是平凡的大多数,我们追随伟大,伟大的奇迹也往往就是由大多数人缔造的。 高三4班 李忆婷
评语:文章整体性很好,能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让材料为我所用,完全为我的文章服务。立意很好,从伟大和平凡的关系切入,三个观点逐层深入,串联起了疫情期间的动人故事,由一个人的奉献,到千千万万人的付出,由普普通通的小事,到终而汇聚成强大的力量。逻辑性、思想性都令人赞叹!
每日一评栏目发表了一篇名为《让谣言止于真相,让群众掌握真理》的文章。在疫情控制人心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文章极为应景。恐慌下的人们总会失去一部分的判断力,源于生存的本能。
“天下就没有偶然。那只不过是化了妆、戴了面具的必然。”钱钟书先生曾经说。的确,我们应该思考,当星巴克咖啡致癌的谣言被疯狂传播,当冒充杨绛先生所作的《百岁感言》受网友缅怀,当大量虚假夸大的消息在网络上被信以为真,我们充当着辟谣时的马后炮,并用其偶然性为自己开脱之时,是否想过这也是一种必然呢?
轻易的听信谣言不妨有这几个原因,人们疲于思考,过度信赖媒体。久之,养成了听之信之的习惯,从而导致了质疑精神的缺失。人们喜欢传播、关注与自己无关的新闻,通过这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对这个社会及人生的不满,说明精神生活的空虚。
面对谣言,我们要做智者。当我们在网上看到一种新鲜的说法,首先应产生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而不是对信息全盘接收。若不思考,与不思不动的植物有什么区别?所以,要让真相跑赢谣言,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有赖于人们提高甄别谣言的能力。一个成熟理性、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对那些看起来有点耸人听闻,而消息又不甚权威的信息,不妨多留个心眼,让信息多“沉淀”一会。
面对谣言,我们要做勇者。新的传播环境下,验证新鲜说法的渠道也很多。面对有所怀疑的说法时,不如多了解一些,多去搜罗一些有效的信息,来验证其真假,如果发现有谣言的苗头,要及时地公布真相,澄清事实,让真实、真相挤压谣言的空间,让谣言“见光死”。
面对谣言,和记ag我们要做仁者。古时仁人多洁身自好,渠道少,传播途径也不够先进,歪曲、捏造事实的情况相比之下也少之又少。同时,把“净口”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要。因此,在这方面有比较高的个人修养。而对比今人,其本心也有所忘却。制止谣言,也基于文化底蕴、修养境界,人们不妨应该提高这些,只有心中有沉淀、有营养,才能立起标尺、做出正确的判断。拾起古人的“仁者之心”,找回专属我们民族的所特有的精神。
网络是各信息之源,而各网络渠道何不加大对信息的管理,加固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将谣言止于开始。而当部分谣言已经开始传播时,各官方部门,社会组织乃至政府部门,也该积极辟谣,积极响应,不让谣言逐渐普遍化,不让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总之,开放多元的传播环境下,要让真相总是跑赢谣言,让群众充分掌握真理,要求公共部门和每一个公民,都要做负责任的传播者。社会大环境才会更加健康、更有序。高三(5)班 吴淑慧
本文开篇对文章、名言的精辟引用恰到好处,对类似社会事件的排比举例发人深思,足见作者的博闻多识、洞隐烛微。文章主体部分以孔子的名言“智者无惑,勇者无惧,仁者无忧”构建了并列式的三个分论点来阐述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谣言,看似并列实则递进,分条析理,辞简理博,入木三分。如果在论证过程中能辅以一些事例,那么文章会更具有说服力。56分(满分70分)
余秋雨曾说过:“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考古就是回乡,也就是探家,更是可以去传承。”这句话提醒我们对文化遗产不要忘怀,没有对过去历史文化的继承,就不能更好地建设与成就未来。
疫情之下,国人们已可以做到把“加油”二字脱口而出,可以脱口而出的也仅是“加油”二字,而日本捐赠者在捐赠给中国的物品上则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样的语句,他们把中国文字运用得可以说比我们普通国民要更好。也许有人要说,这些诗句也是在日华侨留学生写的,但任何文化的继承都需要一个尊重文化的环境。不是有人说:“要了解我们唐朝的文化就到日本去看”“要了解我们明代的文化就要去韩国”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对中国唐朝文化的继承的确很令人感动,但是感动的同时又让人产生了无奈,那就是我们自己作为华夏子孙,对祖先的历史文化究竟继承与理解了多少?去年戏曲《桃花扇》上演,它结合了昆曲、京剧等剧种,观众不如看演唱会的人多,演出场次也不算多,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好的戏剧没什么人去欣赏,那时我就有了同样的担忧,一边欣赏中国元代曲艺之美妙,一边又担心中国的文化危机。
无意间看见关于中国昆曲的纪录片,感慨万千。汪小丹是目前少有的昆曲传承人之一,她带节目组去参观昆曲博物馆,她说:“昆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品,是老祖宗百年为之努力付出的艺术结晶。” 但如今,戏曲的发展逐渐落寞,年轻人宁愿把时间花在流量明星身上,而非用来欣赏经典国粹,面对利益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只注重利益,不在意文化。
如今,戏曲文化大不如从前,人们心思浮躁,不会沉下心来深深挖掘它。京剧的改革,原本让戏迷们很有信心,至现在,京剧被改得有些“面目全非”,国粹变成了“花拳绣腿”。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不重视,只怕会迎来文化的亡国灭种。
相比之下,外国人倒是更乐意来研究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海外,孔子学院、中国语学堂、民族戏曲班、中华武术等都十分受欢迎。有人做过实验,在大学校园里问学生们几个成语的意思,看看是外国学生懂得多还是中国学生懂得多,原以为应该是中国学生更胜一筹,但事与愿违,结果竟是外国学生更通中国文化。当然,外国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前提是,他们已经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了。而我们的留学生,究竟有几人能把我们自己的国粹说个明白呢?
虽然我国已发展为国际上的大国强国,大国之间的科技、军事、经济上的竞争也许有三五十年就能追赶上,但文化上没个几百年的沉淀,也无法被称为传统与国粹。所以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还是需要我们的国民去继承与传扬的,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首先,兴趣爱好者可以进行宣传,有关部门也可以多加支持,其次,厚植文化是一生的事情,所以教育可以从娃娃抓起,中国文化有千百年的历史,我们不能急功近切,学校可以把民族文化融入到课堂中,让孩子们把中国精神铭记于心。第三,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慢慢去“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来优化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好好继承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物质文化遗产容易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若是没有人保护,就很难留存。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个性和审美、习惯,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做的不是崇洋,而是传承中国的文化艺术,不要因利益而丢弃我们应有的东西。民族文化可能不会给我们带来可观的物质利益,但它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而一个国家想要强大,不仅仅需要足够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要有精神资源、文化资源。
当然,我不否认“武汉加油!”这样的通俗文化在特殊历史阶段的重要性与便捷性,但疫情需要解决,文化危机更需要消除。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这样的大国,一个曾经“以诗取士”的华夏,只有通俗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很想告诫那些已经习惯俗文化的同胞: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敬请三思!高三6班任嘉玮
评语:文章的观点非常鲜明,论证层层深入,论据的运用也非常恰当。对论点和论据的阐释非常具有逻辑性,结构合理,语言很有力度。全文的字里行间充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很打动人!为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