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射在蝴蝶那五彩的翅膀,反射到一边的修竹上,别有生机……此刻,在修竹与蝴蝶的见证下,司马鳞与司马鲲瞒着父亲在进行一场决斗。”
《龙鳞记》是一部4万余字短篇武侠小说,而它的作者邓望冲是佛山市顺德区碧桂园实验学校(下称“碧桂园实验学校”)的六年级学生,一年前,他独立开拓出了这片属于自己的“武侠世界”。
和邓望冲一样独创或共创小说的,还有他的同校同学们。2015年,碧桂园实验学校语文老师廖多娇在课间和学生聊起看过的小说时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我们也来写一本动物小说”的念头由此萌生。
经过7年摸索实践,“共创小说”已经成为全校乃至博实乐教育集团兄弟学校的实践项目,目前已积累作品100余本。历险、成长与蜕变是学生笔下的热门主题,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跃然纸上。“学生一旦被点燃了阅读和写作的火种,其实拥有超乎大人想象的创意与能量。”廖多娇感慨。
四年级寒假时,邓望冲如饥似渴地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谈及这些经典作品,邓望冲如数家珍。遨游在经典武侠小说的世界中,邓望冲了解到武侠角色的英雄之心和武侠精神,日积月累的阅读也为他打开了灵感阀门。
杨过是邓望冲最崇拜的武侠角色,“即使他断了一只手臂,依然能修炼武功、闯荡江湖,我很敬佩这种不屈的精神和毅力。”在邓望冲的笔下,司马鳞历尽劫难、闯荡江湖,而司马鳞的心态日渐沉稳,也得到了成长。“我希望通过描绘主角心态上的蜕变,体现出江湖是如何塑造一个人的,以此创造出一个惊心动魄的江湖。”
六年级学生罗心妤是共创小说《万物生长》的小组长,她告诉记者,《万物生长》讲述了三位小朋友在森林里拍纪录片时碰到诸多挑战的故事,他们运用勇敢和智慧,把困难一一克服后,抛弃了以往的坏习惯、得到了成长。在三位主角中,罗心妤最喜欢王清月,“因为王清月非常外向、大胆,遇到问题就会迎难而上。”
平日里,罗心妤阅读动物小说,在罗心妤眼中,不同于人类为主角的小说,动物小说传达出来的理念更加直接、真实、单纯,“因为在动物的世界里,动物们凭借各自真实的力量与智慧去争夺,而没有太多勾心斗角的戏码。”
五年级上学期,邓望冲已有一定的武侠小说阅读积累,他决定着手圆自己一个“武侠梦”——创作《龙鳞记》。搜集资料、绘制故事架构图和人物关系图来辅助写作……正式动笔后,邓望冲一天创作大约两三千字也不在话下。虽然邓望冲在日常会通过多阅读、玩游戏和看电视来补充自己的“素材库”,但难免会有灵感枯竭、无法下笔的时刻,他表示,对小说的兴趣和热爱助推他坚持不懈向前进。
对于邓望冲而言,《龙鳞记》创作的过程孤独却不孤单,和记官网还非常有趣。邓望冲告诉记者,班上不少同学也在写小说,有一回,自己和同学们“组队”去图书馆去写小说,不巧碰上当日闭馆,他们索性坐在图书馆门口,就地埋头写作。
实际上,不少同学对写小说感到忐忑,然而,挑战成功后的喜悦也十分“甜蜜”。五年级的李然然告诉记者,在正式动笔写《雌狐传》中自己负责的部分前,她并没有把握能完成1500字的初稿。令李然然出乎意料的是,在纸笔的快速摩擦之间,她文思泉涌,一个情节曲折、结局圆满的故事跃然纸上。写完后,李然然才发现已到晚上8点,由于写作太过投入,她甚至没有感觉到饿。看着自己参与创作的小说,李然然难以掩藏心中的喜悦之情:“我非常有成就感,感觉自己更加厉害了一点。”
历时一个暑假,在《龙鳞记》第一卷和第二卷完成之际,一种自豪感在邓望冲心中油然而生。“当我辛苦创作了一段文字之后回过头看,忽然发现,原来我已经创作了这么多内容,那一刻我真的很开心,满足感就像嘴里含了一颗糖一样甜。”邓望冲回忆道,在写完第二卷最后一章的那一刻,他放下手中笔,激动得想去畅快地大喊几声。
刘嘉璨是《万物生长》的指导老师,收到学生的作品后她赞叹有加,“我仿佛一名踏入了游乐园的‘游客’,小说中处处都能发现惊喜。”在放松的状态下,学生们在作品中畅所欲言,这也为老师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指导了共创小说《雌狐传》后,王艺霏老师发现,学生们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日常完成任务时也有了更清晰的条理和目标。
与独创不同,共创小说参与人员众多,难免出现文笔风格迥异、情节逻辑衔接混乱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组长罗心妤多次召集小组同学开会商讨。在最初几次讨论中,罗心妤和不太熟悉的同学交流时总是小心翼翼的,不敢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我担心别人的想法与我的相反,会产生冲突。”
随着沟通交流深入,罗心妤发现,虽然偶有意见相左的情况,但本质上组员们和她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同心协力创作好这部小说。在数次主持沟通中,罗心妤渐渐学会如何顾全大局,统筹领导能力也在一次次的沟通中得到提升。
杨梓宁妈妈记得,某个周五下午,杨梓宁回家后径直走向书桌,奋笔疾书,写完后便叮嘱妈妈赶紧把文章转成电子文档发给指导老师,“这是集体创作,我不能耽误大家的事。”作为家长,杨梓宁妈妈在旁观孩子写作时发现,原来她有这么强的团队意识,“于我而言也是意外的惊喜。”
为了更好地体验小说发布的全流程,学生不仅是创作者,还扮演了小说推荐官的角色。对于李然然来说,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向陌生人推销自己的作品极具挑战性。
“很多家长一开始并不愿意买我们的小说”。李然然仍记得她第一次推销失败时尴尬的情景,但她马上重新鼓起勇气,向另一位陌生家长介绍起《雌狐传》,“家长仔细看了我们整本书的设计,觉得写的挺好,于是购买了。”
李然然分享道,班上有位同学向路人家长讲了一个笑话,家长觉得这位同学的口才很好,这位同学灵机一动,说:“我们班还有跟我一样口才好的同学,既然我们口才都很好,写作肯定也很好。”家长被打动后买下了《雌狐传》。
从7年前那一本排版印刷并不精美的共创小说,到如今全校参与的“大语文·小作家”项目,廖多娇表示,同学们一旦被点燃了阅读和写作的火种,其实拥有超乎大人想象的创意与能量。“那个时候也是摸着石头过过河,觉得这个想法很大胆很新奇。”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家长、老师各司其职,有绘画特长的同学化身美术编辑,文字功底好的学生配合老师参与文字校对,家长们也给孩子出谋划策,并给整本书写序言。
廖多娇坦言,在2015年,阅读并未得到太多重视,她甚至感觉自己在做一件跟教学关系不大、有些务虚的事情。经过两个月的反复打磨,廖多娇和同学们完成了第一部班级共创小说《母兔卡嘉莉莎》,“全班三十多个孩子完成了7万字的小说,孩子们都很喜欢。”
在随后的每一年里,廖多娇都会带着班上的同学们完成一部10万字左右的共创小说。2021年,碧桂园实验学校将小说创作全面铺开。碧桂园实验学校校长束轩表示,让学生们投身广泛的语文实践,亲自构建出心目当中的理想世界,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建构了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拥有这样的经历后,孩子们对于提笔写文章这件事的惧怕可能也会减少几分。”
采写:南都记者 李梓毅 见习记者 杨晓彤 实习生 许一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